施政报告|李家超:改革要走出舒适圈 处理㓥房渉既得利益再分配

撰文: 冯子健
出版:更新:

政府本周三公布新一份《施政报告》,续讲解各项措施。特首李家超今日(19日)在电台节目表示,《施政报告》提出的改革有急切性,但改革不能一刀切,要顾及系统关系,又指香港陆续面对新问题要改革应对,亦要居安思危。他承认改革有压力,改革一定令很多人从comfort zone(舒适圈)走出来,最大挑战是令部分人要损失既得利益,举例指㓥房持续多年,本次处理㓥房问题就涉及利益再分配。他直言很难,但社会有共识要处理,政府亦务实听取意见及推出简朴房制度。

本港不少㓥房户居于不适切居所。(社协提供)

李家超:社会整体利益必然凌驾个人利益

被问及利益固化藩篱是否仍存在,李家超回应指,推行措施令某方损失利益,继而有阻力很正常,但要思考如何消除阻力,指社会整体利益一定凌驾个人利益,大家可就问题再讨论,强调辨异生智亦必须求同存异。他指,最终要以社会最大公因数为目标,明白之后都有人会不满意及作出批评,但没有办法。

此外,李家超强调共同责任,表示“最帮到自己都是自我革新”,如果每人都贡献香港,750万人的乘数效应会很大。他又称,有人批评政府的意见都放入《施政报告》,直言“真系唔好就改”,又希望社会批评后可以给予建议。

李家超又称,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关心香港,甚至打动他的心,譬如爱国爱港不是放在心,而是要化为实际行动,李相信市民都会认同。

杨润雄被多次问及何时公布《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梁鹏威摄)

点名文体旅局未完成指标? 李家超:与去年标准一样

《施政报告》中,提及《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未如期公布,更点名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尽快完成。李家超今日在节目中解释,去年《施政报告》有4至5项指标延迟,而订立指标要确保承诺做到,但都会考虑因何事而出现时间误差,譬如如果因为听到好的意见,想事情做得更好,或者有新元素出现,想结果更符合现实等。他指,其实去年都有列明指标延迟的理由,都有提及希望尽量完成指标,两年的标准一样,“上年系咁、今年系咁”。

对于本次《施政报告》再成立4个委员会和3个工作组,李家超表示延续他任内第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及的提升治理水平。其中发展旅游热点工作组指派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统筹,李家超在电台节目中解释指,文体旅局属新成立的政策局,人手与其他政策局差不多,工作量很大;工作组成立的理念亦希望听到民间建议,亦要凝聚政府内部和社会力量,属于新范畴,故需要统筹,亦表示工作组与文体旅局是相辅相成。

10月16日,李家超出席《施政报告》记者会。(卢翊铭摄)

先争取恢复深圳一签多行 日后逐步扩充套件

《施政报告》提出争取恢复深圳一签多行。被问及内地省市会否忧虑市民不留在本地消费,李家超指,双向交流才有乘数效应,双向往来有优势互补,表示政府阻止不了双向流动。他续称,深圳与香港距离最近,会先争取恢复深圳一签多行,日后都希望逐步扩充套件到其城市。

至于发展低空经济,李家超指香港高楼密集,但并非没有空间,指相关法例未全面发展,同时要确保安全性。他又称,日后可考虑将低空经济应用于物流、大厦检查等,亦希望与深圳互联互通,但都要确保法例许可。

施政报告提出打造“留学香港”品牌。(资料图片)

一带一路国家认为留学香港有吸引力

打造“留学香港”品牌方面,李家超指留部份外国留学及教育产业成功,但其实质素可能与香港差不多,惟推广、营造力较香港好。他指不少一带一路国家觉得留学香港很吸引,有外国总领事表示有兴趣。

不过,相较之下,香港留学或面对高生活成本问题。李家超指,香港有活力、多元文化、自由方便,形容“钟意一个女仔,可能因为靓、可能因为娴淑、可能因为学识”,香港亦有其吸引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