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改革|降负担救零售业 李兆波:政府长远须减依赖土地收入
政府统计处8月1日发表最新零售业销货额数字,与2023年同期比较,2024年上半年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下跌6.6%。疫后复常,惟本港经济复苏不似预期,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亚太工商研究所名誉教研学人李兆波对《香港01》记者表示,零售业生态受高地租、高地税及高地价影响,但“相信短时间内改不了”。要为高租金、高地税和高地价“做手术”,必然影响政府收入结构,李兆波指政府须考虑增加中长期收入如开征环保税、销售税等新税种,而短期则可减低公务员开支,以腾出改动税项的空间。
至于如何帮助零售业提升物价竞争力,他说发放消费券亦是佳选。
零售业销货额仍下跌 消费者“避税”
政府统计处8月1日发表最新的零售业销货额数字,与2023年同期比较,2024年上半年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下跌6.6%。其中,2024年6月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为299亿元,同比下跌9.7%,4月、5月则分别下跌14.7%、11.4%。
政府发言人表示,受旅客和市民消费模式转变以及港元汇率高企影响,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继续同比下跌,但跌幅进一步收窄,经季节性调整后环比比较亦见微升2.3%,显示零售活动有回稳迹象。
李兆波对《香港01》记者表示,高地租、高地税以及高地价对零售业生态有负面影响。“地价‘一次过’咁高,而发展商要收回成本,主要透过租金、管理费,商户提高零售价同人工,将压力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消费热情下降。”
土地收入是财政收入重要构成 短期难改
既然高地租、高地税以及高地价影响零售业生态,那么是否应展开改革?李兆波坦言“好难做,相信短时间内改不了”。
这是因为土地相关收入一向占政府收入的重要部份,疫情前,2018/19财年政府的地价、印花税(不动产、租约及其他文件)、差饷、地租收入共计2,019.4亿元,而整个财年总收入为6,221.47亿元,占比达32.46%。疫情后尽管政府土地收入下降,但仍然属于财政重要来源,2022/23财年,土地相关总收入为1,154.78亿元,占政府总收入5,997.74亿元的19.25%。
远水:增加中长期收入 但设新税种须谨慎
可见短期内地税、地租、地价改革推进非一日之功。至于改革方法,李兆波提出,长远来看政府需要考虑如何增加中长期收入。
早前李兆波在杂志撰写专栏时说,政府或扩阔税基弥补收入,他亦向《香港01》记者表示,建议政府开征新税种如环保税,在投资收入方面亦要更进取。李又指,设立新税种要谨慎,因香港是外向型经济,贸然增设新税种可能会推动消费者流出。
开拓新税种有一定周期,本港曾有人提倡开征销售税,2006年政府也有讨论开征销售税,但因民意反弹而放弃。至于日本国内消费税的引入及税率上调持续了40余年,是根据市场反应逐步调整,日本消费税法1989年4月实施,税率设为3%,至1997年4月上调至5%,直至2019年10月才上调至10%。
李兆波认为,尽管现在不是香港开征销售税的最佳时机,但亦有探讨的意义,他建议将销售税税率设为3%至5%。
近水:公务员降薪 提高公务员队伍灵活性 降本增效
毕竟远水救不了近火,李兆波认为,首要措施应是降低公务员薪资、整合公务员队伍以“节流”。他说,“难道要公务员系统维持低效率职位去维护经济?要刺激经济,要在效率方面着手。”
“譬如社区保育中心是一个新project(项目),就不要请一大堆原先的人去做,好浪费钱。”李兆波说,在康文署的一些新项目的推进上,可以考虑让私人企业接手,或者整合组织新队伍去完成,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灵活性。
他续指,公务员架构的优化整理亦需思考,“譬如有公务员退休、‘自然流失’,有的部门就需要重组,这个留给政府去解答。”
购买力流失至海南、日本、网购
疫情前,香港一度被称为“购物天堂”,商品因质素高、价格相对优惠、款式新吸引内地旅客前来消费。根据旅游发展局数据,2018年有6,515万人次访港,2023年则大跌至3,400万人次。而消费方面,过夜客人均消费从2013年高峰8,123元缓缓下跌至6,500元水平,2018年为6,614元,2023年为6,939元。不过夜客人均消费更由2018年的2,202元水平,大跌至2023年的1,316元水平。访港客减少,人均消费又降,香港旅游相关产业面临情况可想而知。
“香港因疫情封闭时间太久,大家转向海南、日本等地消费,或者网购,零售只有(不到)300亿,都证明不少购买力去了别处。”李兆波指出,香港实际扮演的是中介角色,所卖商品并非本地生产。“作为中介人,你卖得贵,一定要令人觉得物有所值,但愈来愈多人觉得并非如此。”
他分析,同等价钱之下,香港零售商家提供的服务质素与日本、欧洲难以竞争,而消费者为追求更具性价比的商品服务,会有“避税”行为,例如转向海南免税消费、到有购物退税的日本旅行消费。
发消费券提高性价比 促进零售业收入
李兆波以自身经历举例说,现时香港很多贵价餐饮其实在外地都有替代品,如和日本大阪一样的餐品,在香港可能溢价3倍,且有用餐时间限制。若能派发消费券,如购物满5,000元返还1,000元,或可消弭高物价给消费者带来的压力,提升物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