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集】《人间》杂志创刊摄影师 镜头关注弱势 向陈映真致敬

撰文: 徐尉晋
出版:更新:

台湾《人间》杂志创办人、著名左翼作家陈映真,于2016年11月22日在北京病世,享年79岁。《人间》杂志唯一一位由创刊到停刊期间,都有参与的摄影记者蔡明德,两年前推出摄影集《人间现场》。此书结集蔡明德在《人间》时期,大量摄影报导作品,这些作品受到陈映真的指挥或自发拍摄,例如:台北内湖垃圾山、血癌病童、阿美族矿工苦况、兰屿反核废料和鹿港反社邦运动等。由1985年直到1989年共47期的《人间》在1980年代中后期,以深入的摄影报导和报导文学,关注台湾解严前后,社会底层和弱势群体,在急速发展下面对的各种社会问题。摄影记者蔡明德在《人间》创刊前已经跟随陈映真作摄影报道,他在书中提到,希望藉著摄影集向陈映真致敬,“他像智者般地带领我们,他坚信,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故事,他鼓励我们勇于走入民间,去书写纪录庶民的故事。”“01影像”与读者分享新书里“内湖垃圾山的拾荒者”和“抢救小儿血癌的杨医师”两个摄影报导里的珍贵照片,其中一张台湾旗在垃圾山上飘扬的相片30年来从未公开,被蔡明德认为他最作要的作品之一。摄影:蔡明德(由南方家园出版社提供),撰文:徐尉晋,购书详情可浏览出版社网站: www.homewardpublish.wordpress.com

一九八四年,台北市内湖垃圾山。在这长约九百公尺,高约六十公尺的内湖垃圾山上,满是污秽的垃圾、恶臭扑鼻,令人窒息。每天却有多达百名拾荒者,在这里艰苦、勤勉地讨生活。他们有来自云林台西的贫困居民,从台东、花莲飘零到都市的阿美族同胞,有刚出狱、一身蟠龙刺青的更生人,有协助家计的主妇及学童,有食指浩繁的小公务人员⋯⋯构成一幅坚毅、有尊严的小世界。拾荒者将弃置在垃圾堆里的国旗扶正,兀自飘扬在垃圾山上。(1984,《内湖垃圾山的拾荒者》,蔡明德作品)
垃圾车的闸门开启,拾荒者蜂拥而上,捡拾有市场价值的废弃物。(1984,《内湖垃圾山的拾荒者》,蔡明德作品)
垃圾山长约九百公尺、高约六十公尺,每天有八百多车次的垃圾车,运来三千公吨废弃物堆积在此。(1984,《内湖垃圾山的拾荒者》,蔡明德作品)
每天有上百人在垃圾山讨生活,斗笠、雨鞋、竹框是拾荒者一式的装备。(1984,《内湖垃圾山的拾荒者》,蔡明德作品)
来自台东阿美族的蔡太太揹著三岁孩子拾荒。(1984,《内湖垃圾山的拾荒者》,蔡明德作品)
十七岁,来自台东阿美族的阿吉,跟著父母来垃圾山短暂干活,他在父亲的安排下,很快就要到基隆近海渔船上工作。(1984,《内湖垃圾山的拾荒者》,蔡明德作品)
在传统观念里,拾荒行业的评价相当低,这位来自云林四湖的吴姓妇人就这么说:“我姓吴(无),我没有名字。”(1984,《内湖垃圾山的拾荒者》,蔡明德作品)
饭后午休时刻,拾荒者坐在垃圾堆里闲聊。(1984,《内湖垃圾山的拾荒者》,蔡明德作品)
住在垃圾山脚下的违章建筑,来自花莲蟠龙刺青的更生人李先生,前前后后曾坐过十六年的牢狱。他房子里的家当,多是从垃圾山捡回来的,他说,垃圾山就像百货公司,应有尽有。(1984,《内湖垃圾山的拾荒者》,蔡明德作品)
垃圾山下的违建工寮,没水没电,阿美族的拾荒者点著蜡烛,酒叙闲聊。(1984,《内湖垃圾山的拾荒者》,蔡明德作品)
郑明泉来自花莲的阿美族人,从被称为“百货公司”的垃圾山扛回建材,在山脚下亲手搭建自己的新屋。(1984,《内湖垃圾山的拾荒者》,蔡明德作品)
新屋即将完工,郑明泉用垃圾山擡回来的风琴,自弹自唱,自得其乐。(1984,《内湖垃圾山的拾荒者》,蔡明德作品)
一九八五年,花莲门诺医院。根据资料,一九八○年代的台湾每年约有三百名儿童罹患血癌,由于治疗时间多长达三年,医疗费用昂贵,加上延误治疗,使许多病童不幸失去生命。这篇报导是关于花莲门诺医院杨义明医师主持的小儿血癌门诊,领导一群医护、社工人员,以亲人般的爱心与毅力,抢救病童的生命故事。九岁的泰雅族小妹妹陈淑玲,经治疗病情好转后,偕同母亲到 教堂做礼拜,她灵秀的双眸,透露对生命无限的希望和忧惧。(1985,《抢救小儿血癌的杨医师》,蔡明德作品)
陈淑玲因化疗的病痛,黯然地坐在病床上。(1985,《抢救小儿血癌的杨医师》,蔡明德作品)
杨医师细心地为陈淑玲门诊,她因化疗掉光了头发。(1985,《抢救小儿血癌的杨医师》,蔡明德作品)
为检视癌细胞消退情况,“骨随穿刺”的疗程,让潘维刚痛得扭曲脸孔,大声哀号!(1985,《抢救小儿血癌的杨医师》,蔡明德作品)
“骨随穿刺”后,潘维刚的脸颊挂著泪水,虚弱地躺在床上,护士小姐如母亲般安慰他。(1985,《抢救小儿血癌的杨医师》,蔡明德作品)
因化疗脱落的头发长回来了,又一个成功治疗接近胜利的尾声,在癌症病童夏令营中,施小弟弟露出重生的欢悦笑容!(1985,《抢救小儿血癌的杨医师》,蔡明德作品)
黄佩雯小妹妹(图中)经过两年的治疗,完全战胜了病魔。在夏令营中,她健康、愉悦的玩著游戏,证明杨医师的心血没有白费。(1985,《抢救小儿血癌的杨医师》,蔡明德作品)
蔡明德《人间现场》(由南方家园出版社提供)购书可浏览出版社网站: www.homewardpublish.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