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世界自然摄影大赛得奖名单揭晓!来自全球95个国家、5万张参选作品中,评审们选出当中最具启发性的自然生态照片。作品包括于星空下漫天飞舞的蜉蝣、英格兰市区里好奇的红狐狸BB、为了“分一杯羹”跟著渔船吃渔获的鲸鱼等,海陆空的精彩画面都囊括在内,令人目不瑕给。得奖作品将于2016年10月21日在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稍后亦会于世界各地巡回展出。读者现在可于“01影像”先睹为快!撰文:徐尉晋,照片获“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授权刊登
英格兰西南部的Bristol是红狐狸的聚居地,住在Bristol的摄影师Sam Hobson为了拍下红狐狸最自然的一面,花了数周游走Britol,找寻红狐狸出没的地点。在一轮探索之后,他找到了适合拍摄的地点,也找到了拍摄的对象--一只红狐狸BB。这只红狐狸BB的好奇心甚重,Sam发现牠常常伏在一幅矮墙上窥视周围环境,于是Sam在墙边放置相机,拍下了照片中的一刻。(Sam Hobson/2016 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南澳大利亚的Upper Spencer水底下住了许多体积达一米长的巨型墨鱼,但墨鱼群男女比例失衡,比例上,11只雄性墨鱼只得一只雌性墨鱼,令繁殖墨鱼变得困难。图中的一对墨鱼正在交配,旁边为正在等候交配的其他雄性墨鱼。(Scott Portelli/2016 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南非的Tswalu Kalahari自然保护区内,一头狮子伸出利爪,捧著一只卷缩的穿山甲。面对狮子的攻击,穿山甲一般都能完好无损地脱身。这头穿山甲成功在魔爪下抵挡了14小时,逃出魔爪后不久却死亡。在园内观察这头穿山甲的摄影师Lance van der Vyver认为,穿山甲可能因为未能抵受户外的酷热和承受被袭的压力而死亡。(Lance van de Vyver/2016 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照片下方充满著海中畅泳的鱼儿,但看清楚一点便会发现,其实照片上半部也布满了会隐形的鱼群。这种鱼的皮肤会根据光线的角度折射阳光,令牠们的皮肤变色,形成一种保护色,在海中隐形以逃避天敌的追捕。西班牙摄影师Lago被这个奇异的画面深深吸引,潜下墨西哥坎昆的水底下,拍下这难得的自然奇景。(Iago Leonardo/2016 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以往只有渔船追逐鲸鱼,但挪威海的鲸鱼如今却学懂了追著渔船走,因为跟著渔船可以吃到较多的渔获,但这亦令鲸鱼更容易被渔网缠身。在挪威海一带作业的渔民正在试验不同的解决方案,包括使用更容易解开的渔网,即使鲸鱼被缠亦能尽快助牠们脱身。为了纪录这件事,挪威摄影师 Audun Rikardsen改装了一部防水相机,可以同时拍摄渔船与海底的情况。(Audun Rikardsen/2016 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拍摄雀鸟是对摄影师耐性的考验。英国摄影师Issac Aylward在保加利亚山区拿著一支长焦距镜头,静候了20分钟,才等到这只赤胸朱顶雀停留在花朵上,拍下这张照片。(Isaac Aylward/2016 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黄嘴犀鸟把白蚁一只又一只抛起吞食,由于牠们的舌头不长,唯有用钳子般的喙部把昆虫抛高进食。虽然黄嘴犀鸟分布地区广泛,但由于天性害羞,要拍摄到牠们进食的情况并非易事。摄影师Kruger在南非卡格拉格帝跨境公园40°C高温下等待了40分钟,待黄嘴犀鸟吃得忘形时,捕捉到这个画面。(Willem Kruger/2016 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在夏威夷的基拉韦厄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跃火山之一,自1938年开始经常爆发。超逾1000°C的岩浆定期会流入大海,产生大量浓烟,形成酸性的雾气或酸雨。摄影师Hec在1000米的距离外,拍摄到岩浆在漆黑夜里激起30米高的精彩一刻。(Alexandre Hec/2016 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全球只剩下少于2,500成猴的金叶猴分布于北印度至不丹的森林深处,正面对濒临绝种的危机。在印度布拉马普特拉河一处称为Umananda的小小人造岛里,除了可以见到著名的湿婆神庙,也可一睹岛上引入珍贵品种金叶猴。摄影师Shah甫下船便发现金叶猴在树上的身影,现时岛上只剩下6只,由于大部分植物都被清除,这种以树叶为食的猴子,惟有依赖游客给予的食物维生。(Dhyey Shah/2016 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每夜入黑后,约30只属蝙蝠科的伏翼就会在位于西班牙萨拉曼卡荒废屋里出动猎食!牠们每晚每只会在飞行间吃掉约3,000只昆虫。牠们使用迥声定位的方法在夜晚里侦测环境,制作一张声纳地图。摄影师Cea把镜头对准伏翼飞出的破窗,并使用闪光灯把动物身体和玻璃线条都展显出来。(Mario Cea/2016 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每年在匈牙利的拉布河,蜉蝣在星空下漫天飞舞,摄影师Potyó一直被这个画面深深迷住。每年七月尾或八月初,大量蜉蝣成虫在多瑙河支流出现。日落之后,牠们在水面低飞,交配后雌性则会攀升上空。数以十万对丝一般的翅膀,飞往上游水面产卵。然后,牠们便会脱力而死,整个过程不过数小时。Potyó与时间竞赛,赶往几公里外的上游拍摄。幸好当天天色晴朗,Potyó在相机内使用双重曝光的方法把蜉蝣与星空同时摄下。(Imre Potyó/2016 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想了解更多详情,可浏览www.nhm.ac.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