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格兰摄影通讯社(Magnum Photos),举行2018年首次“Square Print Sale”,由6月4日至8日期间,出售多位摄影大师的作品。今次推广活动“自由”为题,当中最触目的,有Stuart Franklin于1989年在北京天安门广门拍摄的民运照片。除此之外,亦有Robert Capa于1944年二战结束后纪录民众到街头庆祝的场面;Leonard Freed于1964年镜头下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获诺贝尔和平奖回国的情景;Bruno Barbey于1968年拍下的巴黎5月风暴学生示威的经典一幕;也有Rene Burri拍摄的古巴革命领袖哲古华拉肖像等。通讯社邀请摄影师或他们的代表机构,以照片和文字回应主题,探讨各自对自由的见解。历史性的抗争画面以外,也有摄影师表达个人自由和创作自由的讯息。今年的“Square Print Sale”有超过70张作品可供选择,以6吋x6吋方度印刷,并有摄影师签名或者博物馆盖章,售价$100美元。更多详情,可浏览马格兰网站: https://shop.magnumphotos.com/摄影:©Magum Photos(由马格兰摄影通讯社提供)撰文:徐尉晋
1989年,北京天安门广场,照片摄于1989年5月下旬,中国学生与支持者聚集抗议腐败的政府,争取表达自由。© Stuart Franklin/Magnum Photos 1968年5月6日,法国巴黎第六区圣日耳曼大道,学生向警察掷物。“经过在东南亚(当时越战正在进行)及日本的漫长旅程,我在1968年的春天返回巴黎,大型的示威活动已经爆发。几个星期下来,我的衣物也沾满了催泪弹的味道。那时我们需要迫切地沟通,需要与其他人交谈,需要提出所有问题;这是一个世代的抗争,整个社会也准备好去对抗由上而下的一切。法国5月风暴爆发时,布拉格之春亦在捷克进行,对比布拉格被华约的坦克辗破,法国5月风暴的结局就显得十分宝贵。”© Bruno Barbey/Magnum Photos 1963,古巴夏湾拿,在一次访问中的哲古华拉。“¡Hasta la victoria siempre!”(一往无前,直至胜利)哲古华拉的名言。©Rene Burri/Magnum Photos 1965年,美国阿拉巴马州,一群由马丁路得金发起的游行,年轻非裔示威者额上写有“投票”字眼。“在1961年至1965年期间,我目击不同的民权示威活动。这张照片之中,一群示威者由塞尔玛(Selma)游行至蒙哥马利(Montgomery)争取投票权。自由,从以前到现在都一样,是争取而来的。”©Bruce Davidson / Magnum Photos 1944年8月26日,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人们聚合在街上,庆祝二战结束后巴黎重光。“我会说,战地记者比起士兵得到更多的酒,结识更多女孩,工资更高,也享有更大自由。但游戏来到这个阶段,拥有自由可以选择自己的位置,做一个懦夫而不被行刑,本身就是一种折磨。”©Robert Capa/ Magnum Photos 1964年10月31日,马利兰州巴尔的摩。马丁路德金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返回巴尔的摩接受群众祝贺。摄影师Leonard Freed的女儿Elke Susannah Freed表示:“马丁路德金是自由与和平的标志。©Leonard Freed/Magnum Photos 1958年,乌干达,伊莉莎白女王国家公园,非洲丛林上的自由。摄影师George Rodger遗孀Jinx Rodger说:“70年前,George和我有一次难得的机会,驾驶Land Rover,到非洲广大无垠的丛林旅游,那对我们来说更像一个家,多于一架汽车。在签署了众多语言的表格后--不幸地这些限制今天依然存在--我们终于自由了。非洲看来对我们不错,我们经过几个国家,许多日也未见过一个白人女人,更别说开车的女子。我总记得,路上遇到的人也十分友善,尽管他们对遇上一个白人女子开车十分惊讶。大象、犀牛、水牛和其他野生动物自由行走。今天,再难以看到这些动物自由漫游,愈来愈多动物被猎杀,愈来愈需要保卫自己的自由。”©George Rodger/Magnum Photos 1968年,美国加洲威尼斯海滩摇滚音乐节。©Dennis Stock / Magnum Photos 2016年1月,非洲西部国家贝宁威达市。“这张照片摄于贝宁小镇威达沙滩上,这是从前大部分奴隶由非洲被送到美洲的地方。这是我与摄影师Bruno Morais 合作的《午夜于十字路口》系列当中,一张没有入选的照片。游览多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岸,我们跟随洛阿神(Legba),西非约鲁巴民族主管生命能量的神明前进。有人相信,祂会在旅途上捉弄你,令你学会掌握自己的人生,对凡事也抱着疑问。这位神明在贝宁、古巴、巴西及海地等地区的转化,可以说是代表了衪整体的力量,以及在奴隶历史中的意义;衪将宗教变成一种抵抗。”©Cristina de Middel / Magnum Photos 1987年,智利。“在我右手腕上,有一个刺青写着:为甚么是《红汽球》?这是为了纪录50年代法国经典短片《红汽球》。我在孩童年代看过一次,上星期再这部短片,最后一幕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当我在智利圣地牙哥看见这个男孩的时候,‘自由’的终极影像在我脑中浮现。在所有的自由之中,创作自由最令人满足。”© David Alan Harvey/Magnum Pho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