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展览】台中摄影展11参展人 立体构建30年台湾社会剧变

撰文: 苏炜然
出版:更新:

在变化不断的社会里,摄影经常被用作是纪录的工具,透过相片可以窥见历史的瞬间。由张照堂、沈昭良策展的“回望——台湾摄影家的岛屿凝视1970s-1990s”展览正于国立台湾美术馆(国美馆)举行,展期至2018年5月27日,以影像侧录了台湾在70年代到90年代的演化。展览共邀请11位摄影家参展,而每位参展人都有各自的主题:陈传兴〈芦洲〉、张照堂〈岁月之旅〉、阮义忠〈失落的优雅〉、林柏梁〈余温〉、林国彰〈客遇1995〉、谢春德〈家园〉、谢三泰〈澎湖印记〉、何经泰〈都市底层〉、刘振祥〈民主风景〉、张咏捷〈泰雅纹面长老〉以及潘小侠〈兰屿记事〉,以不同的角度呼应是次展览“回望”、“台湾摄影家”、“岛屿”、“凝望”、“70-90年代”的骨干,构建出立体的、多角度的台湾历史记忆。若读者未能亲身前往台中观展,可在“01影像”欣赏展览中的部分作品。展览详情:https://bit.ly/2JK9X0u照片:由策展人沈昭良提供撰文:苏炜然

《芦洲》 上坟人,观音山,芦洲,1973-1974,陈传兴。
《岁月之旅》 基隆鼻头角,1990,张照堂。
《失落的优雅》 高雄美浓,1979,阮义忠。
《余温》 追风少年,澎湖西屿,1983,林柏梁。
《客遇1995》 媒婆逗新郎,龙潭,1995,林国彰。
《家园》 台南市,1985,谢春德。
《澎湖印记》  风柜,1991,谢三泰。
《都市底层》 李全兴,台北市人,54岁。未婚。育有六女六男。太太死于16年 前。子女上班,一个人在家很无聊,喜欢与朋友聊天喝酒。住淡 水河边,自己建的木屋。卖口香糖维生。 台北,1988-1990,何经泰。
《民主风景》 机场事件,桃园,1986,刘振祥。
《泰雅族纹面长老》 Mahon Bai' 玛虹•拜(1915-),雪山坑部落,1992,张咏捷。
《兰屿记事》 马头与小孩,兰屿,1985,潘小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