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专访.下午好】正职抄水表员 摄影师边抄表 边拍生活荒诞

撰文: 苏炜然
出版:更新:

拍摄合肥的街拍作品经微博在网络疯传之后,摄影师刘涛忽然间获得了名气,媒体争相专访报道,甚至将他刻画成为勤奋模范,说这么一个社会小人物每天刻苦上班,却仍然抽出时间,努力拼出一番艺术成就。可刘涛自己却并不觉得特别辛苦,这只不过是他的爱好,做喜欢的事而已。
摄影:©刘涛(作品由受访者提供)
摄影(访问部分)、撰文:苏炜然

点击阅读访问文章下集
【刘涛专访.晚上好】街拍城市荒诞幽默 透过镜头看见自己未来
 

刘涛早前来港筹办摄影展览。(苏炜然摄)

抄表员没法子改变命运

刘涛的正职是水表抄表员,每日骑着电单车穿梭于合肥,10年前如是,今天也如是,日晒雨淋都一样。

其实最初刘涛是在湖边的水厂做电工,每天上班下班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只觉得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那时候他尚未接触摄影,也不特别适应水厂的环境。2007年该水厂关闭,同事都分别调到公司其他水厂工作,刘涛问主管:“有没有其他岗位?”于是就成为抄表员。抄表员薪水低,技术要求也少,是公司里最平庸的职位,比电工更加不起眼,但刘涛反而觉得抄表时可以保持独自一人,这样更轻松。

然而眼见好些抄表员都是40、50岁,想必会继续抄到退休为至,很快,年轻人对于自己前途未来又产生了疑问。一旦跟朋友互相比较,听得人家做生意、考公务员,心里怎可能不觉得焦急?可是抄表的工作没有表现机会,刘涛自己也没有人脉可以让自己调到写字楼里。

点击观看刘涛作品图辑
【图辑】刘涛街拍合肥 潜藏在日常生活里的幽默讽刺

©刘涛

森山大道很酷!

大概是2010年,刘涛经朋友介绍接触摄影,成为了兴趣。后来刘涛看到森山大道的书,认识了街拍;同时发现大师也不一定是背着大单反拍摄的,“这样拿着小型相机也很酷嘛”,于是索性每天带着小相机上班,一边抄表一边拍摄。

“那时候看了很多香港电影,想在合肥拍出不一样,香港的感觉。”
刘涛

可是很快,心里就被“合肥特色就是没有特色”的想法占据。也许是街道人物本身太过平凡,也可能是刘涛对合肥实在太过熟悉了。但作为抄表员的假期很少,也无法总是出游去拍摄名山大川,唯有把心态一转,能够“面对这样的环境,也可以呈现不同的东西”不正是摄影师的本质吗?于是刘涛开始观察人的生活,看社会的讽刺。

©刘涛

会迟到的优秀员工

刘涛把作品放到互联网上,遇尔有报社说他拍得不错,问他提供相片刊登,但他的生活并未有太多变化。即使也有想过叫人介绍到报社成为摄影师,但现实是每天的工作还是抄水表。直到2014年,有一次作品在微博上获得疯传,前方的路才出现了起伏。

因为经常顾着拍照,刘涛抄水表的工作其实并不完成得太好,迟到就要挨上司批评:“你别忘记了,你这个收入是来自于你的工作,不是来自于你去拍照,别要颠倒了。”但是当作品忽然获得疯传,连中央电视台(CCTV)都来合肥访问他,过几天公司反而把刘涛评为优秀员工。这一变化想起来也觉得好笑。

突如其来的名气使刘涛一下子出现了选择的权利:先是管把刘涛叫到办公室,问他对升职有甚么想法;后又有报社邀请他成为摄影师。换转是几年前,刘涛恐怕已经答应了。但最后他只是回答:“没甚么想法,只是想要更多的时间拍照。”

见到香港的特色建筑,刘涛忍不住用手提电话拍下来。(苏炜然摄)

始终坚持摄影初衷

成为了当地的名人之后,刘涛却没有利用名气为公司、单位宣传,后来就被调到郊区送水费单,一送送了两年。那里不但交通路途遥远,街上更是冷清无人,直到最近因为城市变化太大,抄表人手不够才把刘涛调回城里。

这几年合肥楼价飚升,有朋友问刘涛:“你拍摄可有赚钱?”,他想了一想,答道:“我出了本书,有点稿费。几万元。”朋友叹道:“才几万元,房价都涨了几十万!”有的朋友当了商业摄影师,以兴趣赚到了钱,可刘涛知道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条路,即使被生活压逼、为未来而烦恼,也选择坚持自己的初衷:拍照从来不是为了得到回馈。

点击阅读访问文章下集
【刘涛专访.晚上好】街拍城市荒诞幽默 透过镜头看见自己未来

《下午好,晚上好》刘涛摄影展

日期:2018年3月30日至2018年6月1日(星期三休息)
时间:上午11时至晚上6时
地点:.jpg(香港西环保德街6至20号保基大厦地下5号舖)
展览免费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