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一种在广东、香港及北京爆发的非典型肺炎命名为“病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此后“沙士”这名字,在港人心目中留下了一个可怕的烙印。这场疫情到底因何发生?在2002年底,广东已出现关于这种致命病毒的传言,但当时广州市和广东省一直没有发布消息,封锁所有网上的流言,又切断香港电视台的相关新闻片段,为免“过度渲染”该区疫情,“引起公众恐慌”。2003年3月20日,时任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杨永强说:“没有社区蔓延迹象”,坚持学校不用停课。3月下旬,SARS在牛头角淘大花园大规模爆发,约240名居民送到渡假强制隔离。港府于2003年3月28日宣布,全港所有学校停课两周,后来又延长至4月底分阶段复课。2003年4月15日,世卫将香港列为疫区。沙士在香港共夺去299条性命,严重打击香港经济,零售、饮食、旅游等多个行业亦受重创。市面一片萧条,口罩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6位公立医院医护人员,因救治沙士病人而死亡,谢婉雯医生遗体安葬浩园,她被称为“香港的女儿”。“01影像”用照片回顾15年前的沙士疫情,让我们在沉痛中吸取教训,记住在祸患中牺牲生命的英雄。摄影:路透社、美联社、视觉中国图片编辑:徐尉晋
2003年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Heinz Feldmann (左)及Udo Buchholz(右),戴上口罩巡视爆发非典型肺炎(SARS)的牛头角淘大花园。2003年4月15日,淘大花园共有321宗SARS个案。当局调查后,相信病毒的传播和房屋结构设计和污水喉管破损有关。(Kin Cheung/路透社) 2003年3月31日,卫生署职员抵达牛头角淘大花园E座,向居民派发日常用品。沙士爆发后,政府宣布把大厦隔离10天。及后将约240名居民强制送到鲤鱼门度假村和麦理浩夫人度假村进行隔离。(Kin Cheung/路透社) 2003年4月19日,时任香港特首董建华首次在公众场合配戴口罩,在大围区观察后巷清洁情况。政府在同年5月成立跨部门“全城清洁策划小组”,在沙士灾后改善环境卫生。(Bobby Yip/路透社) 2003年4月3日,在一张组合照片中,时任政务司司长曾荫权(左图),及时任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右图),戴上口罩出席立法会会议。沙士灾情对香港经济造成严重打击。(Bobby Yip/路透社) 2003年4月9日,卫生署职员穿上全身防疫装备,在淘大花附近巡视。(Vincent Yu/美联社) 2003年4月24日,天后诞巡游,市民配戴口罩观看表演。沙士期间,口罩已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Bobby Yip/路透社) 2003年4月16日,市面上人人戴上口罩,预防非典型肺炎。(Christian Keenan/Getty Images via 视觉中国) 2003年4月3日,沙士严重打击香港旅游业,市面萧条。(Christian Keenan/Getty Images via 视觉中国) 2003年4月13日,沙田马场,马迷观看赛事时亦戴上口罩。(Vincent Yu/美联社) 2003年4月17日,俗称“红衫仔”的出市代表,在港交所交易大堂工作。(Christian Keenan/Getty Images via 视觉中国) 2003年5月15日,市民乘坐地铁时亦戴上口罩,预防非典型肺炎。(Anat Givon/美联社) 2003年4月27日,学习芭蕾舞的女孩,在练习时戴上口罩。(Vincent Yu/美联社) 2003年4月5日,一对年轻情侣在电梯上拥吻,虽然两人也戴上口罩,但无阻他们表达情感。(Vincent Yu/美联社) 2003年4月17日,旅客于赤𫚭角机场离港时,需要量度体温,以免非典型肺炎病毒经香港扩散。(Anat Givon/美联社) 2003年5月19日,幼稚园学生在停课7周后首天上课。2003年3月,港府要求所有学校师生和职员都必须佩戴口罩,港府于2003年3月28日宣布,全港所有学校停课两周,后来又延长至4月底分阶段复课。(Bobby Yip/路透社) 2003年5月23日,因抢救沙士病人而殉职的首位公立医院医生谢婉雯(35岁),举行葬礼,遗体安葬浩园。她于5月13日凌晨抢救无效死亡。图中一位戴上口罩的哀悼者参加葬礼。(Bobby Yip/路透社) 2003年5月23日,因抢救沙士病人而殉职的首位公立医院医生谢婉雯(35岁),举行葬礼,遗体安葬浩园,她的棺木被盖上区旗,其后获追授金英勇勋章。(Kin Cheung/路透社) 2003年6月2日,时任特首董建华(右)及数位宗教代表,包括(右起)佛教联会前会长释觉光、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天主教香港教区前主教陈日君,联同各个宗教的教徒,为沙士死难者举行联合祈祷会。(Kin Cheung/路透社) 2003年6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将香港从疫区中除名,一班小学生在青年中心里挥手庆祝。(Vincent Yu/美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