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沙田中央派递局的分信部铁门,数十名身穿深绿衣服的邮差,正忙碌地将信件地址逐一“扫描”,再熟练地放在楼层夹内。密密麻麻的信架之间,万绿丛中一点红,正是高级邮务督察区惠芬,监督各人的分信情况。她,是本港仅有的两名女性“大帮”之一。摄影:卢翊铭,撰文:李慧妍
“一介女流”要率领逾百邮差绝不容易,初时更备受质疑,但她愿意用行动建立威信,落力跟各邮差实地派信,上山下海流著同样的汗水:“我不是只坐冷气房,不知前线做什么。其实他们多辛苦,大帮是知道。”(卢翊铭摄) 1986年,区惠芬加入当时的邮政署,任邮务员负责柜位服务、分拣邮件等,一做便16年。(卢翊铭摄) 其后获晋升为高级邮务员,继而晋升至邮务主任,多是做文书工作,至5年前、2013年遇上新挑战,接手高级邮务督察、人称“大帮”的工作,负责监管邮差工作及人手调配等。(卢翊铭摄) 在中环邮政总局的时候,下属以男邮差居多,少不免会有被人质疑,她坦言署任期间挣扎又担忧,“大家知道我的背景,没有做过邮差,心里会想我有什么能力胜任。”(卢翊铭摄) 为建立互信桥梁,她走向前线跟随派信。在炎热夏天,她和邮差头顶烈日在长洲“攀山涉水”四处派信,“我只是徒手跟住走,都已经大汗淋漓,跟得很辛苦,更何况他们揹16公斤邮袋出勤,按时间路线表又不能行太慢。”(卢翊铭摄) 她形容流著同一滴汗的经历,加深明白前线辛劳,“他们反映问题,我可以从他们角度理解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卢翊铭摄) 去年她调至沙田分区,即驾车行遍派递的98个路段,当中一段在观音山,“负责的邮差试过遇上大雾,上山后伸手不见五指,又无法接收信号,我就说安全至上,不要急住派信。”(卢翊铭摄) 她说,通常不以命令口吻分配工作,相反会先对同事说明事件背景,对方了解清楚便会做得好。她又不喜欢私下对同事说工作安排,“要说就向大家说,避免有同事误会我对不同人说的版本不同。”(卢翊铭摄) 沙田中央派递局平均每日处理20万封信件,当中地址填写不清、欠资等屡见不鲜,邮政在其网站提供邮寄地址正确格式及邮费计算,方便市民使用,亦方便邮差工作。(卢翊铭摄) 一段字、一封信,由寄出至收下,是邮差承托住两个人的连系,而“大帮”则肩负监察使命,让“邮差叔叔送信纯熟迅速送出”流传下去。(卢翊铭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