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崩的浪漫:听post-punk多年为甚么我仍会爱上Fontaines D.C. ?
【选择性失聪】 Post-punk是我的“ comfort music ”,听了后庞克三十几年,何以爱尔兰都柏林 post-punk 乐团 Fontaines D.C. 的第二张专辑《 A Hero's Death 》能叫我如此趋之若鹜?因为他们的新作乃叫我重拾回一种 post-punk 的浪漫—— post-punk 音乐那种低调、苍白、愁绪与寂寥感觉下的浪漫。今次乐队的声音正来得较幽暗、忧郁、旋律化与 moody 起来,以中慢板歌曲为主。
已经听了超过一个月,爱尔兰都柏林独立摇滚乐团 Fontaines D.C. 的第二张专辑《 A Hero's Death 》仍是那么叫我爱不释手——专辑是在7月31号正式面世,但实情其限量版 stormy blue 色胶唱片我已提前到手,从而可以先听为快。然而那几个星期我正忙着其他事情,来不及新鲜热辣地写篇新专辑推介。既然姗姗来迟,那倒不如从另一个角度去说说 Fontaines D.C.。
Fontaines D.C. 是甚么风格的乐队?在外界几乎一置把他们归纳为 post-punk 之流派。
然后可能你会问:你写乐评多年,到底你推介过几多队 post-punk 乐队?尤其是踏入2000年代初期有所谓的“ post-punk 复兴”( post-punk revival )现象,一众新世代 post-punk 乐队再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正如两年前美国纽约市乐团 Interpol 来港为《 Clockenflap 2018》演出时我跟他们做独家访问,问到乐队对 post-punk 的音乐标签可有感到厌倦时,其鼓手 Sam Fogarino 笑着回答:“甚么都是 post-punk 吧,哈哈!”。那么现在 Fontaines D.C. 又有何特别之处?
1978年,是 post-punk 运动爆发的元年,所以 post-punk 这个音乐流派迄今已有超过40年的历史。而我这位成长于80年代的乐迷,算是经历过 post-punk 运动方兴未艾的年代,我听了 post-punk 当然没有40年但也有30几年。 Post-punk 的声音,也是我的其中一种“ comfort music ”(相对于 comfort food 的定义)。
Post-punk 有好多种。所说的 post-punk 体系,那不独只有师承自 Public Image Ltd 、 Joy Division 、 The Fall 、 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 、 The Cure的声音。而 post-punk 的重点,是以 punk 的态度来引发大无畏的创作精神与可能性;当 post-punk 遇上 dub reggae 、 funk 、 disco 、 electronic music ,便衍生出 dance-punk 、 punk-funk 、 disco-punk 、 electro-punk (甚至压根儿是 electro-pop )等次流派出来;当post-punk走向暗黑邪谲便形成了 gothic rock 、当 post-punk 走向空灵飘逸便形成了 ethereal wave;除了英国之外,美国纽约市、德国柏林的 post-punk 音乐,皆能够独当一面。Post-punk 可以是很无远弗届的风格。
从 post-punk 的爆发到 post-punk revival 的出现,彼此相隔了20年。到Fontaines D.C. 这批在2010年代尾崛起的 post-punk 乐队,那又跟2000年代初的 post-punk revival 相隔了差不多20年,于是他们则被称之为“post-punk 再起”( post-punk resurgence ) 。
Fontaines D.C. 是由五位来自都柏林 BIMM ( British and Irish Modern Music ) Institute 音乐学院的学生所组成,各人的音乐底子也不用怀疑;大家爱音乐之余也爱诗,影响着他们的包括美国 Beat Generation 诗人与爱尔兰本地诗人,所以文笔也很好。而 Fontaines D.C. 的名字,那取材自 Francis Ford Coppola 的 1972年电影《教父 The Godfather 》里由 Al Martino 饰演的歌手 Johnny Fontane 一角。
成军于2017年的 Fontaines D.C. 在去年发表了首张专辑《 Dogrel 》,主题是向爱尔兰古老的打油诗风格 Doggerel 致敬,在音乐上他们是彻头彻尾、直截了当的 post-punk / garage rock 乐队,专辑也是以直录方式收录而成,还有主唱 Grian Chatten 的浓浓口音,这就是之前 Fontaines D.C. 予我的印象。当时我已大力推介 Fontaines D.C. 吗?那又没有,因为时机未到。
然后 Fontaines D.C. 展开马不停蹄的巡演,直至今年2月中乐队联同监制 Dan Carey 重返录音室灌录全新专辑。跟《 Dogrel 》相隔了才15个月,在第二张专辑《 A Hero's Death 》里 Fontaines D.C. 却足以犹如脱胎换骨而来,好让我对他们另眼相看。
漫长的巡演令他们在旅途上沉默起来,互不交谈,这份情绪大抵正被带到所创作新作身上。 Fontaines D.C. 在《 A Hero's Death 》里的歌曲,都来得较幽暗、忧郁、旋律化与 moody 起来,以中慢板歌曲为主。 The Beach Boys 、 Leonard Cohen 、 Lee Hazlewood 、 Suicide 以至较近代的 Broadcast 、 Beach House ,皆是今次他们所提及过的音乐影响。
更重要是 Fontaines D.C. 这批新作,乃令我重拾回一种 post-punk 的浪漫——post-punk 音乐那种低调、苍白、愁绪与寂寥感觉下的浪漫,当我年轻时挂上耳机听着 Walkman 漫步城市街头而自我感觉抽离世俗,就是播着如此的音乐。甚至乎现在 Fontaines D.C. 乃呈现着赋予欧陆色彩的 post-punk 声音,比如Grian Chatten 孤寂的主唱,便更叫我联想起挪威乐队 Fra Lippo Lippi 的Per Øystein Sørensen (当然是指1983年专辑《 Small Mercies 》时期)。
自省性唱出“ I don't belong to anyone / I don't want to belong to anyone ” 的专辑开场曲《 I Don't Belong 》,已马上唤起了那份 post-punk 的低调情怀。《 You Said 》叫人陷入回忆的沉思,那是乐队在布鲁塞尔经历过疲惫和沮丧的一天之后两位结他手 Carlos O'Connell 和 Conor Curley 在酒店房间里写成。《 Oh, Such a Spring 》是如斯忧伤落寞的 ballad 曲目,《 Sunny 》和《 No 》同是有着 post-punk 底蕴的 folk-ballad , 为 Fontaines D.C. 来得怦然心动的时刻。
大唱” Life ain't always empty ! “的专辑主题曲兼先行单曲《 A Hero's Death 》(mv由爱尔兰演员 Aidan Gillen 饰演清谈电视节目主持 Georgie Barnes )、《 Televised Mind 》、《 I Was Not Born 》都是 Fontaines D.C. 大剌剌而来的张力十足 post-punk / garage rock 歌曲,毕竟这三首作品都是写于《 Dogrel 》时期。
如果2020年只听一张新的 post-punk 专辑,我会选 Fontaines D.C. 的第二张专辑《 A Hero's Death 》。
后庞克伤逝美学 Ian Curtis 死后的 Joy Division 专辑《Clo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