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ishead神级trip hop专辑《Dummy》背后是一出间谍片微电影?

撰文: 袁智聪
出版:更新:

【当年今日】英国Bristol 乐团 Portishead 出版了首张专辑《 Dummy 》,对 Bristol sound / trip hop 运动全面爆发缔造重大的推波助澜作用、奠定了他们的 trip hop 先锋地位,带来了《 Numb 》、《 Sour Times 》和《 Glory Box 》等等经典单曲。在专辑背后是一出耐人寻味的间谍电影式黑白短片《 To Kill a Dead Man 》。

1994年8月22日,来自英国布里斯托( Bristol )的 Portishead 在 Go! Disc 厂牌旗下出版了乐团的首张专辑《 Dummy 》,以 Beth Gibbons 和 Geoff Barrow 为首的他们在当年得以平地一声雷而来,对 Bristol sound / trip hop 运动全面爆发缔造了重大的推波助澜作用、奠定了他们的 trip hop 先锋地位,而专辑更为 Portishead 夺得1995年度的《 Mercury Music Prize 》大奖。这张公认为90年代最重要的其中一张巨著专辑,如今已告面世25周年。

Portishead 的两位灵魂人物: Beth Gibbons 和 Geoff Barrow (互联网图片)

早年 Portishead 本为 Beth Gibbons 和 Geoff Barrow 的二人组合,宣传照片也只有他俩现身,实情乐队是由 Beth 、 Geoff 以及结他手/键琴手/制作人 Adrian Utley 一行三人为核心,后者本是以客席乐手身分参与其专辑,但未几已成为乐团的官方成员。而早期 Portishead 也有过一辑四人阵容的宣传照片,除了上述三人之外,还有《 Dummy 》专辑的录音师 Dave McDonald 。

早期 Portishead 的四人阵容宣传照片: Dave McDonald 、 Beth Gibbons 、 Adrian Utley 和Geoff Barrow 。(互联网图片)

那些年,Massive Attack 、 Portishead 与 Tricky 被唤作“ Bristol trip hop 三雄”,彼此皆独当一面、互相分庭抗礼。而Portishead 所备受谈论之处,是他们如何通过hip hop 、 blues 、 soul 、 jazz 以及电影音乐等声音来勾勒出他们那种靡烂凄美、跨越古老与现代时空的别树一帜 trip hop 风格。

Beth Gibbons 拥有一把得天独厚的复古蓝调爵士嗓音,让她被拿来跟爵士歌后 Billie Holiday 作相提并论,也令她成为90年代的重要女声兼女神之一; Geoff Barrow  师承自 Bristol 传奇性 soundsystem 共同体 The Wild Bunch 的 hip hop breakbeat 制作与 scratchin’ 技巧,并且带来种种古老的音乐 sample ; Adrian Utley 的一手结他,亦被视为奏出了 Ennio Morricone  的意大利式西部电影配乐的感觉。在 Portishead 那陈旧的音乐氛围背后,电影音乐的影响是其重要的一环,他们的 trip hop 声音正是赋予著浓得化不开的电影感。

Portishead 来得慢热首张专辑《 Dummy 》,声势横跨1994、95年,而专辑亦在1995年夺得《 Mercury Music Prize 》大奖,打低了 Oasis 的《 Definitely Maybe 》、 PJ Harvey的《 To Bring You My Love 》、 Tricky的 《 Maxinquaye 》等专辑。

事实上,当年 Portishead 出版首张专辑《 Dummy 》之同时,也释出了一出由 Alexander Hemming 执导的10分钟间谍电影式黑白短片《 To Kill a Dead Man 》,片子由乐队成员亲自主演与配乐,来得耐人寻味,也带出了 Portishead 跟电影的关系。《 Dummy 》专辑以及几张单曲唱片封面上的图片,正是来自《 To Kill a Dead Man 》的剧照;而主打单曲《 Sour Times 》的 mv ,更是从《 To Kill a Dead Man 》剪辑出来。

《 Dummy 》专辑开场《 Mysterons 》已来得引人入胜,缓缓的爵士鼓 breakbeat、像说话般的 scratchin’ 、凄凄戚戚的主唱、淡淡然的结他、神秘鬼魅的 synth 氛围,已告之 Portishead 的 trip hop 是甚么的一回事。紧接而来是苦涩地大唱“ Çause nobody loves me, it's true / Not like you do “的神曲《 Sour Times 》,在取样自阿根廷裔美国电影配乐作曲家 Lalo Schifrin 来自60年代“职业特工队”电视剧集《 Mission: Impossible TV series 》的配乐曲目《 The Danube Incident 》下,实在靡烂浪漫得没话说。

乐队先在1994年6月发行的处女单曲《 Numb 》,由巨大 breakbeat 与 scratchin’交织下带出 Beth 俨如爵士女伶的主唱。

即使《 Dummy 》是慢热的专辑,但当中只有三首作品贵精不贵多地被出版成单曲,第三首单曲也是最后一首单曲《 Glory Box 》到1995年才发行。来自 Isaac Hayes 一曲《 Ike's Rap II 》的取样和 Wallace Collection 曲目《 Daydream 》的 bassline下,还有 Adrian 的蓝调摇滚结他独奏以至 dubby 声效,是 Portishead 的另一 trip hop 经典;每次听到 Beth 在 chorus 唱出 “ Give me a reason to love you / Give me a reason to be a woman / I just wanna be a woman “ 都叫我心碎。

《 Dummy 》是一张曲曲皆精的专辑。《 Strangers 》采用了美国 jazz fusion 名团 Weather Report 的1976年曲目《 Elegant People 》之取样,引伸成有著肥美节拍的 trip hop 作品;《 It Could Be Sweet 》是 Portishead 最 soulful 而甜美的时刻;《 Wandering Star 》的柔扬曲风背后 ,是源自加州 funk rock 乐团 War 带著乡谣底蕴的中板作品《 Magic Mountain 》;《 Biscuit 》的古老气味是取样自 Johnnie Ray 的1959年歌曲《 I'll Never Fall in Love Again 》。也忘不了当年听到《 Roads 》时,所体验到好比一段孤寂冷峻的公路电影旅程。

Woodstock 金禧纪念:1969年正宗“胡士托”的和平与音乐精神

关于电影 《 Yesterday 》: 听 The Beatles 都是善良的? (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