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计算肥瘦已过时!2025全新肥胖标准出炉 3大指标成肥胖关键
撰文: 可乐米
出版:更新:
BMI(身体质量指数)一直被视为衡量肥胖的黄金标准,但随著医学研究进步,专家发现这项指标已无法全面反映健康风险。近日吴铭𬭎医师表示在国际权威期刊《Lancet》在2025年1月的最新研究中,将肥胖重新定义为一种慢性疾病,并将肥胖分两大类,并提出三项指标来判断。
吴铭𬭎医师表示过去BMI计算方式(体重÷身高平方)虽简单易懂,却存在明显盲点,例如肌肉量高的人可能被误判为超重,而体脂过高但BMI未超标的“隐形肥胖”族群却被忽略,而在国际权威期刊《Lancet》最新研究显示,肥胖的真正危害在于脂肪堆积对器官功能的破坏,因此BMI不能是判断个人健康的指标,并将肥胖细分为两大类。
1. “临床肥胖”
临床肥胖属于慢性全身性疾病,特征是过量脂肪,导致组织、器官以及整个身体受损,如心血管疾病、代谢异常、关节负荷过重等,整个身体机能发生改变,甚至影响日常行动能力。
2. “临床前肥胖”
临床前肥胖意思即体内脂肪虽超标,但器官功能尚未明显异常,但此阶段慢性病风险已大幅提升,例如患上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等的风险增加,需密切监测,若有异常需及早介入治疗,在适时也会给予减重的建议。
吴铭𬭎医师建议,可参考并结合以下的三项指标,综合判断是临床肥胖、还是临床前肥胖,比单一看BMI更精准,若超出指标,就建议适时建立减重的计划
1.腰围:
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若超过指定公分,即代表内脏脂肪可能过多。
2.腰臀比(腰围除以臀围):
男性>0.9、女性>0.85,若超过指定比例,反映脂肪分布可能异常。
3.体脂率:
男性>26%、女性>30%,体脂百分比直接显示脂肪堆积程度。
资料来源:初日医学——宋晏仁医师x Cof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