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睇中医】动物针灸渐受重视 猫狗兔子都有显著疗效
猫狗有病,除了吃西药,原来也可把脉断症,采用中医疗法。猫狗当然有经脉穴位,甚至与人的系统大同少异。为动物施行针灸已流行多年,这疗法针对某些猫、狗常见的关节、脊椎问题,显著颇效果。
动物针灸早已见于西方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地流行,而在香港,更相对地容易找到提供中医服务的动物门诊。针灸是中一种中医治疗方法,愈来愈受宠主的重视。
针灸透过毫针刺激在肌肉或肌肉间的“穴位”,达到疗效。
针灸可治五大问题
爱护动物协会针灸兽医曹曼华医生(Dr. Doris)表示,在中医的理论上,身体及经脉穴位是一整个系统,因此基本上大部分健康问题都能透过针灸进行调理,并达到治疗效果。根据Dr. Doris的经验,针对猫、狗个案,关节、神经、皮肤敏感、气管、肠胃敏感这5项常见的猫、狗问题,都可通过针灸疗程,达到显著疗效。而她亦会为兔施行针灸疗法,对于中耳炎、偏头痛(可由异常行为断诊)、关节炎、骨刺等问题,都有明显效果。
“猫、狗的锥间盘突出、中风引至瘫痪、皮肤敏感、骨刺引起的神经痛楚,都可以透过针灸调理状况,一般都有显著效果。”
舒缓苏格兰折耳猫骨刺
针灸可以达到舒缓痛楚及治疗作用这两类效果。例如苏格兰折耳猫的软组织有先天性缺乏,骨刺问题常会引起极度疼痛,即使食西药都难以有效止痛,因此不少主人就会尝试配合针灸疗程,达到更明显的舒缓效果。
SPCA门诊曾接收一只14岁西施狗个案,患有锥间盘突出,严重程度是第3级水平(5级为最严重),初时是半瘫状态,后肢不能行走,相信狗狗也承受著痛苦。不过,考虑到牠老年的情况,主人决定不施手术,以针灸疗法配合西药治疗,经过大概一个月时间,进行三次针灸之后,西施狗已经可以站起,而四肢协调问题仍有待改进。
凶巴巴难以施针
Dr. Doris建议,针灸治疗每周进行1至2次,一般为期共8至10次已有效果。每一次做针灸,下针后大概需时15至20分钟,主人必须在场按住动物,确保动物在针灸过程中不会有动静。“其实动物被针灸不会有太大感觉,但亦会有麻痺、少许刺痛;通常,针灸前足和头的位置会特别敏感,引起较大反应。”
动物必须性格稳定
针灸对象没有限制,怀孕、年老等等的动物也可以施针,唯一限制是性格不稳定、太胆怯的动物,例如连主人都无法固法动物,兽医则更加不能施针。
动物的穴位位置,是按照身体骨架比例去量度,因此,医师要准确掌握猫、狗、兔等动物的穴位难度也不小;加上动物不似人类,害怕会挣扎,因而规限了过于活跃的动物接受针灸服务。
舌头、小便、胃口都藏讯息
Dr. Doris会先对动物进行诊症,当中亦会配合望、闻、问、切的中医理论,例如看舌头颜色、脷苔,胃口、大、小二便的状况,以及睡眠质素等,亦依靠主人自己去日常注意。“中医诊动物或者人,其实是运用同一套理论,例如舌头颜色淡代表体质虚、颜色深则代表阴虚,舌头大、脷苔厚代表脾虚或者湿重;大便稀烂代表寒、大便重味道代表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