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塑市集】生活书院推广“走塑”生活 别做生态杀手
生活书院以往举办多次主题市集,反思、改善生活空间。将于12月17和18日举办的“ 冬暖日和之走塑市集”,则以塑胶为主题。举办多个手作工作坊,从衣、食、住、行发掘绿色生活的可能。
使用塑胶是近50年才养成的习惯,我们希望用50年去改掉。
摊主需承诺 市集全程走塑
“走塑市集”的两天活动,包括地摊、食物档、主题摊档、工作坊、分享会、音乐表演和环保展示等。今次参与的摊档有逾80档,当中不少响应“净塑”的主题。所有摊主必须承诺,市集内不使用塑胶,要以环保物料包装产品。两位活动搞手Sandy和洛民说:“这个要求看似无情,但我们会和摊主一起规划,寻找替代方法。上一代人没有塑胶,以不浪费为最大原则,有很多经验可以参考。”洛民举出书院农夫阿竹的例子。“用旧杂志或报纸包住洛神花,用咸水草扎菜,这些都是前人的生活智慧。”
产品包装的问题可以解决,哪食物呢?摆摊少不免要买外卖解决午膳。“我们有不少食物工作坊和食物摊档,我们鼓励他们互相光顾,减少使用一次性发泡胶器具。”
生活习惯 一齐改比较容易
生活书院市集有别于一般手作市集,对摊档的内容有筛选,主张天然、自家制产品,无论是放入口还是涂上皮肤的,都主张素食,即是没有动物油脂成份和没有采用动物测试的产品。
既然知道现实是如此浪费和污染,不采取行动,即是视而不见。Sandy和洛民不要做沉默的装睡者,但也理解独行者的困难,因此市集是个改变群众习惯的好机会。“一班人一齐改,会比较容易。”
市集中举办工作坊也是出于这个原因,若人们掌握生活技能,可以减少消费和购物,继而减少包装。“工作坊包括教人用加工米糠做圣诞装饰,以废弃木材烧制成杯垫,而橙皮除了可浸酵素,还可以泡酒和制成橙皮糖等。”洛民说,希望参加者从工作坊开始学会凡事动手自制,糖果、杯垫这些看似是很小事,但都是重新主宰生活的重要一步。
使用塑胶是杀生行为
问到为何以“走塑”作为市集主题,Sandy和洛民劈说:“使用塑胶是近50年才养成的习惯,我们希望用50年去改掉。”两人从新闻报道和纪录片中,看到塑胶对生态的破坏,没想过一刻的方便,令胶袋辗转变成雀鸟的食物,甚至令牠们死亡。“最感动我的是纪录片《中途岛》,那是一个有38个台湾般大的岛,也是飞鸟信天翁的坟场。雀鸟妈妈因无法辨别塑胶和食物,吞下了很多海洋垃圾:打火机、拖鞋、胶樽盖,牠们跨越千里,将这些‘食物’反哺给雏鸟。塑胶碎片令牠们无法进食,最后因脱水、窒息、饥饿甚至被塑料碎片割断喉咙而死。”
冬暖日和之走塑市集日期:12月17-18日 (六及日)时间:11am-6pm地点:大埔锦儒路178号(前佛教大光中学)查询:2638 0053/event.everydaylife@gmail.com提示:生活书院坐落在小山岗,对出只有一条单程路,若大量访客乘搭的士会造成交通阻塞。主办单位建议参加者不妨由太和火车站散步出发,欣赏沿途山边景色,15分钟便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