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iPhone教学】想换新机但唔知换边款?一文教你衡量价格与功能
大家在挑选 iPhone 型号的时候,一定碰过这种纠结:
本来想买 iPhone 8,但发现只要再加个 1,000 元就能升级大萤幕的 iPhone 8 Plus 了…但既然这样,不如再花个 300 买 iPhone XR,还有最新的 Face ID;可是 iPhone XR 是入门款,多个 800 就可以升级 iPhone 11,是最新版本…
结果,本来想花 3,899 买旧款的入门 iPhone 8,变成花了 5,999 买了最新的 iPhone 11…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
“一次到位”的迷思,不小心就多花好几千
其实买任何东西,大家都会跟你说“多花 XXX 就可以升级 OOO 了啦”、“但买 OOO 不如再多加一点直上△△△”…这件事不仅发生在 iPhone 上,任何定价经过精心思考过的产品都会有一样的状况,如果跟别人讨论到底买什么好,最终会发现只有直上最顶级款才不会留遗憾…
而在定价策略这方面,苹果更是其中翘楚;举凡 iPhone 的型号、Mac 的容量或 RAM,几乎每天都会有人在群组问“到底要选哪台好?” 这种问题。
这就是苹果厉害的地方,他不强硬的推销你哪款型号最好,而是透过巧妙的容量与售价搭配,让你自己推销自己并陷入纠结;最终,本来想花三千多变成五千多,说不定还在懊恼应该要多加一点直上八千多的顶级款。
▼▼▼再看看以下这个例子:▼▼▼
整个过程中,你的决策都非常合理,确实多加一点点钱就会多一点点更强的功能;再多一点点钱又可以多更强的功能,这个过程会一直不断循环;而且每次的加价幅度都很小,大概都是五百元以内,所以很容易说服自己不断往上加,陷入了“一次到位”的迷思。
那么,我到底该选哪款 iPhone 比较好?
其实,选择适合自己的 iPhone 并不困难,你只要有决心排除“加价购”的毅力就好。
▼▼▼点击即睇衡量价格与功能方法▼▼▼
你的选择就从六款 iPhone 降到了四款;这时,你再根据“可能可以妥协”的规格,看你要多加多少价格去获得;所以,最终你可能会选择 iPhone XR 128GB,因为虚荣感较高;而此时虽然多加个 3,400 元就可以升级更虚荣的绿色 iPhone 11(摄影功能也更好),但由于“摄影”和“虚荣感”都是在“可能可以妥协”的清单中,因此不一定要一次到位。
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某种程度的满足自己的需要,又不会莫名的超支了。
【本文获“苹果仁”授权转载,原文:推荐哪款 iPhone 好?为什么总是忍不住买更贵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