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唱空”香港 评级机构“暗黑历史”累累
昨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惠誉评级(Fitch Ratings)宣布将香港的评级由“AA+”下调至“AA”,评级展望为负面。
惠誉认为“一国两制”框架构成对香港的挑战,并预测香港会因为“持续性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带来“更大的体制及监管挑战”,导致“与中国内地主权评级差距收窄”。目前,中国内地的评级为“A+”,较本港最新评级低两级。
惠誉在解释降级原因时,较多主观臆断的描述。历史上,包括标普(Standard & Poor's)、穆迪(Moody's)在内的三大评级机构,皆曾因为评级报告有失公允或缺乏前瞻性被世人诟病。
过去危机前 并未示警
2002至2007年,相关评级机构将绝大多数的美国房贷抵押债券评为最高级别AAA,即使在雷曼兄弟倒闭前,相关评级机构依然给予其A级以上的评级。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第二天评级机构才仓促将其评级下调至D级,即破产级。这令投资者大为恐慌,无数投资者要求撤资,随后次贷危机全面爆发。
同样在2010年爆发欧洲债务危机时,三大评级机构也无一发出预警。当时的法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表示,“2004 年,我们就知道希腊政府在弄虚作假。如果信用评级机构能早些作出反应的话,希腊政府也许能够行动得更早一些。”
危机后反“落井下石”
实际上,远至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相关评级机构也无一发出预警。但危机爆发后为挽救自己的声誉,又骤然大幅降低东亚许多国家的主权评级,加剧了市场恐慌,从而使得金融危机恶化。2002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工作档中指出,相关机构对危机负有责任,因其“仓促下调评级,致使局面恶化”。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传导至冰岛,冰岛政府尽全力应对危机。然而,2018年10月8日穆迪率先下调冰岛评级;2009年12月,相关评级机构又同时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导致欧洲债务危机正式爆发。评级机构不断下调评级大幅提高了当事国的融资成本,外界有分析认为对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