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美国经济数据强劲 特朗普仍期望联储局减息?
美国超预期的零售数据公布后,市场依然认为美联储即将减息,但如果美国经济真如特朗普所说那样处于史上最强周期,联储局就应该加息而不是减息。
美国于周二(16日)公布了被市场成为“恐怖数据”的零售数据。美国6月零售销售月率实际0.4,大幅超出市场预期的0.2,略低于前值0.5。其后联储局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在法国巴黎发表演讲,称“美国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在增加,当局正在密切关注这些方面的发展,将采取适当行动以维持经济增长”。
由于数据超出市场预期,表明美国6月消费强劲,美储局减息预期稍有变化。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储局观察数据显示,截至7月16日,市场预期美储局将在7月31日议息会议减息25个基点的概率又72.9%小幅下降至70.8%;减息50个基点的概率从27.1%上升至29.2%。
受到消息面影响,美股三大股指小幅低开,道琼斯指数跌0.07%,纳斯达克指数跌0.12%,标准普尔500指数跌0.17%,随后呈现震荡整理行情。国际金价也在零售数据出炉后迅速回落,美元指数则短线冲高,但两者涨跌幅均不及1%,整体市场反应较为平淡。
美国6月PMI仍处扩张区域
从最近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美国经济增长似乎仍然强劲。6月制造业PMI(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采购经理指数)51.7,与5月数据基本持平,仍处于扩张区间;最近公布的制造业新增订单大幅增长;6月失业率3.6%,仍然维持在4%以下的历史低位,在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CPI(Consumer Price Index,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升反降,由此前的同比增长1.8%降至1.6%。
一直以来,失业率和美债收益率利差一直是市场观察美国经济走向的关键指标。但这一指标似乎正逐渐失去其参考意义。早在今年5月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Warren Buffett)被问到对美国经济看法时直言自己看不懂,称美国经济已经超出了教科书范畴。
巧合的是,作为美储局利率决策者之一的鲍威尔7月11日发言中也认为“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已经在美国失效,失业率和通胀之间的关系已经崩溃。换句话说,菲利普斯曲线在美国已经成为一种悖论。
鲍威尔出席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听证会时表示,50年前,经济疲软、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但至少在20年前,失业率和通胀之间的关联就变得很弱,而且这一趋势还在增强。
料本月联储局将减息
所谓菲利普斯曲线是新西兰经济学家在1958年提出的概念,其中的逻辑是,如果失业率降低,意味著经济需求旺盛,企业盈利状况良好,处于强势扩张区间,此时雇员薪水提高,消费需求强烈,推升物价上涨从而反应到CPI水平;随著雇员薪资水平不断上升,企业成本越来越高,最终无法支撑导致亏损,继而引发裁员,失业率上升,经济萧条,需求萎靡,物价水平降低,压低通货膨胀,甚至是出现通货紧缩。而失业率和通胀水平之间的逻辑关系随著经济周期循环往覆、反向交替,构成了市场观察美国经济的先导指标。
经济学家认为,失业率下降,预示著通胀水平上升。而国家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调节,力求失业率和通胀水平在合理的区间平衡。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就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付出的代价就是未来失业率会上升。当失业率过高时就放松货币政策,付出的代价就是未来通货膨胀率会上升。
美储局目前面临的情况恰好非常微妙,一边是史上最低的失业水平,另一边1.6%的通胀率也较为合理。按理说美储局只要按兵不动,静待需求复苏,美国通胀自然会在未来一段时间逐渐走高,但美储局似乎不断暗示要减息加速这一进程。就连市场也这样认为,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观察显示,预计7月末美储局维持现有利率不变的可能性为0,市场认为美储局利率决议只有两种情况——减息25个基点或50个基点。
美国经济学家Peter Schiff认为,美储局减息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防止股市泡沫破裂。然而,无论美储局做什么,衰退都会到来。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联储局突然转向鸽派立场,是试图将经济下滑推迟至2020年大选之后的无奈之举。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公开表示,美国处于历史上最强劲的经济周期,但这只属助选宣传。鲍威尔并不认为,逻辑非常简单,如果他也持有相同观点,美储局应该加息而不是减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