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第一滴血 汽车业生产重心势转移
随贸易战战幔陆续揭开,全球汽车行业的生产重心或将转移,为内地制造业发展带来新机遇。而身在香港的消费者,亦有望“近水楼台先得月”,坐收渔人之利。
中美贸易战战云密布。继特朗普表示,计划调高中国总值2,000亿美元入口货的关税税率后,白宫于上周二(7日)宣布,8月23日起落实第二轮针对中国的关税措施,对总值16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货加征25%关税。中国国务院随即于翌日(8日)“以牙还牙”,宣布对总值同为16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涵盖钢铁产品、汽车和医疗设备及石化产品等,并与美方同步实施。
6月中国汽车进口暴跌
在多达333类的商品清单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美国进口汽车。目前中国对美国生产汽车征收的关税,已由15%大幅上涨至40%。在关税阴霾笼罩之下,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上周二公布,内地6月汽车进口量同比急泻87.1%至1.5万辆,较近月跌势急剧扩大,拖累上半年累计入口车数同比跌22.1%至45.2万辆,背后原因自然与中美贸易战有关。
在内地进口车市场,美系汽车素来与德系及日系车厂三足鼎立,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去年福特旗下的豪华品牌林肯汽车(Lincoln)进口量达到6.47万辆,为内地十大进口汽车品牌,中国日益高昂的汽车关税难免会令其进口节奏放缓。
内地放宽限制 吸引外资车厂
美国汽车业调研机构LMC Automotive早前发表报告,估计一旦特朗普向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美国汽车业全年总销量将下降100万至200万辆。由于不少欧洲及日本车厂均在美国设有生产基地,其于中国、欧洲市场的售价及销量,将难免受累于特朗普的贸易政策。目前单是中国对原产美国的汽车关税便已高达40%,若再计及美国车厂从其他地区采购的零件、机械、钢材等关税,将令车企的税项支出及生产成本进一步上涨。
随着全球各大车厂积极重整生产布局,加上中国持续扩大制造业开放,来华设厂或将成为未来汽车企业的不二之选。此前内地规定,外国车企要在中国设厂生产,必须与内地车企成立合资企业,而且持股比例不能高于49%。惟国家发改委及商务部于6月底联合公布,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并于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为外资车企独资设厂“开绿灯”。
Tesla先拔头筹
美国电动车生产商Tesla先拔头筹,早前公布以独资形式于上海临港建立中国首个生产基地。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指,项目投资额将达到50亿美元,预料该工厂于2020年投产,将主力生产热门车款Model 3。若然属实,预料“中国制造”的Tesla电动车能在不久之后面世。
除了Tesla,德国传媒早前亦传出,宝马计划增持与华晨中国合资公司华晨宝马的持股量,由50%增至最少75%,预料外资车企扩大在华生产规模只属时间问题。虽说贸易战下没有孤岛,外资车企来华生产,倒过头来自然要面对潜在的美国汽车关税。同样面临关税问题,惟两害相权之下,欧洲车厂将生产重心撤离美国,转战更具增长前景的中国,也就不足为奇。至于香港,本港虽然缺乏本土的汽车产业,无缘受惠于此轮汽车业生产重心转移,惟随着内地加大生产外资品牌汽车,本港进口汽车的生产及运输成本却有望逐渐下调,对“爱车一族”而言绝对是一大喜讯。
上文节录自第124期《香港01》周报(2018年8月13日)《贸易战势触动汽车业生产重心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