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魔到】QE两大后遗症拖息魔后腿 按息难冲高位

撰文: 文颢宗
出版:更新:

息魔终于杀到!汇丰﹑渣打(香港)、中银香港、恒生、东亚、永隆纷纷宣布调高按揭息率,将锁息上限调高,新的按揭利率将于8月13日生效。
但跟上一次香港加息周期不同,环球量宽(QE)带来的两大后遗症,却有望拖慢息魔步伐,“供楼一族”可望松一口气。

息魔重临香港,最为紧张的自然是一众有楼在手的“供楼一族”,事关加息导致按揭供款负担变重,难免要“勒紧裤头顶硬上”。回顾香港上次2005年至2006年的加息周期,息魔来势汹汹,本地银行在1年之内加息约10次,最优惠利率由5厘急飙至8.25厘,令“供楼一族”闻风丧胆。

金融海啸过后,香港经历长达10年的环球量宽洗礼,在美国多次加息后终于上调按揭息率。惟不同的是,今次息魔稍为“变脸”,本港银行至今仍未调升最优惠利率(P),反而主力调高H按的锁息上限。息魔再度“杀到埋身”,未来港息又会否向美息急起直追?中银香港(2388)经济及政策研究主管谢国梁早前分析,由于本港经济基本面良好,估计资金外流速度有限,故此港息持续低于美息份属合理,预料香港加息步伐将于美国趋于同步,不会出现“追加”情形。

既然“追加”疑虑消除,港息走向就更取决于香港银行的商业决定。换言之,港银加息与否、加息快慢,背后都离不开一个“钱”字,而存贷利率之间的息差是否足够阔、银行是否有利可图,正是当中的两大考虑。

在2005至2006年的加息周期,本港息口快速抽升,港银在1年之内加息约10次。(视觉中国)

上轮加息 港银存款显着流失

本港银行加息,其中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存款“缩水”,令银行迫不得已要提高存款息率“吸水”,继而导致资金成本上涨。以上一轮港银加息周期为例,当时美联储于2004年步入加息周期,导致港银存款显着流失,以资金成本较低的储蓄户口为例,港元总存款额由2004年底的1.03万亿元,急挫至2005年底的7,422万亿元,跌幅高达28%。

存款户口出现“干塘”危机,令香港银行不得不上调存款息率应对“钱荒”。期内本地主要银行的平均储蓄户口息率,由0.01厘抽升逾200倍至2.2厘。随着存款息率上升,银行的息差压力开始浮现,促使期内大行汇丰多次调升最优率利率,由5厘大幅抽高至7.5厘。

港银水浸 存息仍低见海啸价

然而金融海啸后长达10年的低息环境,令全球“水浸眼眉”,香港银行的财力已是今非昔比。直接反映银行资金成本的存款息率,走势“水静鹅飞”,部份港银储蓄存款户口息率至今仍持平于0.01厘的“海啸价”,显示港银遭受的资金成本压力相当有限。既然存息没有太大上升压力,预料银行的息差仍能大致维持,银行上调最优惠利率的步伐亦会相对审慎及迟缓。

经历长达10年的量宽后,本港银行“水浸”,存款息率仍然偏低。(视觉中国)

加息动力 视乎P按占比

在资金成本以外,香港银行最关注自然是能否透过加息“猪笼入水”。个中关键,就是在港银借出的贷款中,究竟有多少与最优惠利率有关?目前香港楼宇的按揭计划,主要分为以港元拆息为基准的H按、与最优惠利率水平直接挂钩的P按,以及定息按揭。换句话说,P按占整体按揭比例愈高,加息所带动的利息收入也就愈大。

回顾上一次加息周期,当时H按尚未普及,P按仍为市场主流按揭计划。例如港银启动加息周期时的2005年3月,P按占新造住宅按揭贷款超过98%;及至2006年4月,即使大行汇丰已将最优惠利率调升至8厘高位,惟P按占比仍然超过85%,反映当时港银有大量贷款资产与最优惠利率直接挂钩,有望透过升P“赚息”。

2008年金融海啸过后,港元拆息(Hibor)长期低迷,令不少买楼人士转投H按怀抱。(视觉中国)

H按反成主流 加息著数有限

过去10年,环球量宽令港元拆息长期徘徊低位,加上H按发展日趋成熟,令H按与P按的比例出现“风水轮流转”,H按渐成香港主流。虽然近年本地银行同业拆息持续上扬,但据金管局数字,今年6月H按仍占新批按揭贷款高达89.7%,反映港银只有少量资产与最优惠利率直接挂钩。

目前大部分H按计划中,均设有“P减一定息率”的封顶利率,惟与实际息率只属间接相关,银行能否“赚多啲”最终仍须视乎拆息走势。拆息趋升,虽可令不少H按息率触顶,惟银行除了调高最优惠利率外,亦能透过收紧锁息上限,从而提升来自H按的利息收入。换言之,现时与上次加息周期相比,P按的主流地位不再,加上银行坐拥更多手段提升按揭贷款收入,所以这次香港步入加息周期,银行无需急于调整最优惠利率,反而选择将锁息上限调高。故此,相比起加息与否,“上车一族”可能更应睇实拆息走势,做好供款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