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露营术(2)】港式野外浪游
撰文: 何桂婵
出版:更新:
城市人习惯起床就顺手拿起电话上facebook,但Joel Buhia更喜欢拿起背包去露营。在菲律宾长大的Joel,大自然就是他的游乐场,从小学做童军开始,直到现在人到中年,甚至已成家立室,仍视大自然为家。事实上他身处野外的时间,的确多于留在家中。
俗语有云“屎波装备多”,赤膊上阵才是真汉子。奉行简朴生活的他,家中没有冷气、电视,上山露营亦尽量简约。除了有份代理的美国品牌外,他自己甚少购置大品牌营具,相反习惯自制营具,如柴火炉、刀具、皮套、毛衣、吊床等等,Joel指:“我也经历过沉迷买贵gear的阶段,但久而久之发觉大自然提供的比市场更多,而且我喜欢自己动脑筋创作。”
大自然的素材比市场能够提供的更多,而且我喜欢自己动脑筋创作。
在户外打滚多年,他十分熟悉野外特性,善于就地取材,如搭营时避免“widowmaker”(头顶有树枝的位置以防掉下受伤)、把食物用防水袋装好放进河中保冷、用小刀把木枝削成刺状助燃、寻找小木条做营绳锁位等等。对他而言,自制用具不是什么稀奇事,只是一种学习。不外出,他就在家中做营具,不做营具就练习煮食。
他认为,城市人习惯预制品,置身野外时容易粗心和疏忽:“现代化的露营讲求便捷舒适,有些营友把野外当成自己屋企一样,十点过后仍在嘈吵,或忽视对环境的影响。”访问期间,他不忘提醒leave no trash的原则:“假如你喜欢一个地方的美,在离开时也请保持它这样美。”
*生火规定:根据《郊野公园及特别地区规例》,除了指定烧烤地点或指定露营地点外,市民不得随地生火。生火时亦需注意对环境的影响,如应准备好盛灰烬的器皿,以及避免直接焚烧草地。生火后亦应清理好所有灰烬垃圾,回复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