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营销主管变故事姐姐 用角色扮演带孩子走入幻想世界

撰文: 李欣愉
出版:更新:

当人生的旅程走了一半的时候,你仍会选择继续工作?还是开始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现年40多岁的Anita曾经是一名营销主管,从事营销工作约20年之久,每星期需飞往各地管理市场。40岁后,她决定放下现有的工作,摇身一变成为故事义工,拿起故事书,有时会穿起公主裙教小女生礼仪,有时会以民族打扮带小孩游各国。她享受充满笑声的时光,也从小孩的转变获得不一样的“成功”。摄影:江智骞

Anita会构思不同的故事主题,就内容作特别打扮,令现场气氛更热烈。

这是我第三次与Anita见面,不同于说故事时的活泼大动作,她沉稳地坐着等待,性格就如她的活动那么多变。大学时期修读英文及心理学,学习儿童心理,又热爱戏剧;毕业后投身市场营销的行列。Anita给自己定下十年目标,要在30岁前晋升至营销主管,在40岁时“退休”,放下工作,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她说:“在这往后的十年,我希望经营自己,令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如何成为更好的人?Anita选择了当义工,成为说故事的猫儿姐姐。“因为我很喜欢说话和创意,做营销的时候,要想办法把一坨屎变成一块金,儿童故事也一样。”她希望以有趣的方式,把故事的精髓告诉给小朋友。于是Anita先后到安徒生会、基督教团体及公共图书馆当故事义工,她会穿起公主裙,教小女生走路和餐桌礼仪;亦会变身成红心皇后,与观众一同游仙境;穿起民族服饰时,便与小孩一同认识俄罗斯。除了共读故事内容,Anita更会构思相关活动,让小孩发挥创意,学习生活知识,例如把纸碟当相扑场,画笔成相扑手,再利用比赛时画出来的图案变成食物盘。

在故事活动中,她观察到很多小孩都被家人过分呵护,而渐渐失去学习和尝试的能力。所以在故事活动的环节,她会安排小手工、简单的煮食活动,让小孩尝试亲力亲为。有一次,她叫一名小男生自行去饭煲盛饭,他拿着饭勺却只说不懂,Anita只叫他自己尝试,后来那位小男孩成功后便开心得大叫起来。她说:“当我提供一个简单的小任务时,有些小孩会立刻表示不会,但多加鼓励,最后(他们)都能独自完成,而且会觉得自豪。”

“我希望把故事包装为成长的工具和好伙伴。”
猫儿姐姐
说完怪兽故事,猫儿姐姐让小孩创作属于自己的怪兽,由掷骰仔决定五官和四肢的数目,再发挥创意任意拼凑。

群体玩乐 互相学习把手工活动与故事融合,原因是希望小孩能从群体玩耍中学习,同辈间互相模仿。她说:“小孩不能在我的故事班中任意妄为,需要守基本的规矩,尊重其他人。有小孩在家中被过分娇宠,养成霸道固执的行为,我会很严厉地教训不守规矩的小孩,猫儿姐姐是很恶的,哈哈。”

在说故事时,Anita声线温柔,满面笑容,连我也被她吸引,沉醉其中,但当有小孩顽皮,Anita便会板起面孔,换回原本的声音指正他。“小孩会互相学习,好和坏的行为都会互相传染,当有人想抢得好位置,其他人也会跟着争先恐后。当有两位小孩共用一杯颜料,其他人也会跟着互相分享。”

“每人都应该有最喜爱的一本书或一套卡通片,里面强调的友爱或正义会影响一生,如果没有,他的童年应该都浪费了。”

家长与孩子共读 增加其阅读兴趣

比起小孩的管教,Anita认为家长教育更重要。“与其要求别人去教导自己的小孩,不如父母先去进修,成为一个品行良好的大人。”很多家长都用错了教导方式,例如看书,早前有家长在网上发问,希望今年小三的女儿在五年级时能阅读英文版的《哈利波特》,现阶段应读甚么书提升英语水平。Anita感叹父母把子女逼得太紧:“我会让家长尝试放手,多让小孩自行选择书本,又或与子女一同看书,通过亲子共读让小孩爱上阅读,而不是安排与能力不符的阅读进程。”

过往一年,Anita为小孩说故事,看见许多小观众从害羞变得活泼,由顽皮变得乖巧。未来她希望举行为家长而设的课程,让父母能与子女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