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同行】父子齐学围棋 享受棋盘上的亲子时光

撰文: 李欣愉
出版:更新:

不少孩子在暑假时比平日上学更忙,兴趣班排得满满的,父母更不理孩子是否有兴趣,硬要迫他们参加。现年5岁的Kyle,他的爸爸Andrew却不一样,为了满足儿子对围棋的兴趣,宁愿放弃自己每星期唯一一天的休息时间,趁周日跟他一起上围棋亲子班,两父子齐齐学捉棋,闲时在家中对弈,享受棋盘上的亲子时光。

父子围棋对奕(龚嘉盛摄)

围棋棋局复杂多变,一直是对儿童脑力、耐性的训练,能刺激他们的思维。去年4月Kyle与家人一起到冲绳旅行,在民族村里被传统的日式棋盘吸引并第一次尝试下棋,爸爸眼见平日活泼好动的儿子竟能在棋盘前乖乖的坐着,感到很惊讶,也看出他对围棋相当感兴趣。本身不谙围棋的Andrew,回港后找到教导儿童围棋的棋院,并与Kyle一同上堂学习。

在冲绳第一次接触围棋。(受访者提供图片)

“请多多指教!”Kyle声线稚嫩,但气势不弱,完全不怕坐在对面的爸爸。这天Kyle趁爸爸放假,便兴奋地拿出棋子与爸爸一起下棋。记者看见他一双柔嫩的小手已能用食指和中指手势纯熟地夹着棋子。

下棋训练思考

“爸爸到你了!我已经吃了你!”爸爸边下棋边接受访问,Kyle不时把爸爸拉回战况激烈的棋局。下棋时的Kyle气定神闲,每下一步都充满自信。当他的棋子陷入困局,他会皱起眉,紧盯着棋局沉思;当反占上风,Kyle便露出得意的笑容看着爸爸,笑嘻嘻地数着刚赢到的棋子。记者从旁观察,发觉只有5岁的他思路清晰,能跳出混战,纵观整个局势,视野比同龄孩子宏观。

问到Kyle喜欢跟谁捉棋,他爽快地回答:“是爸爸,因为他比较厉害!”我想能与爸爸“一起”对弈,是Kyle喜欢围棋的原因之一,而他与父亲的亲子关系,也因不时对弈而与时日增。

父子围棋对奕(龚嘉盛摄)

与儿子下棋助减压

“以前Kyle不能久坐,像一般男孩子爱跑来跑去,但学围棋之后,他能安坐约1小时。”在面对Kyle的狙击同时,爸爸分出心神跟我说。“围棋能训练他的专注力,更能提高各方面的学习能力。我们之间的话题更多,例如会讨论上次谁胜谁负,胜者是如何赢出,Kyle又会跟我们分享他在棋院和比赛时的趣事。”Andrew觉得与儿子练习围棋是一个调剂生活的方法,“放工回家Kyle拿着棋盘走过来,我也不会拒绝,有时累得闭着一只眼睛跟他玩。”虽然累,但对Andrew来说,跟儿子下棋的时间,也是一个减压的方法。

父子围棋对奕(龚嘉盛摄)

妈妈Enrica说儿子学习围棋只有一年多,除了香港,已曾到海外参加大型比赛,年纪小小的他,已羸得不少奖项。但最令Andrew及Enrica开心的,是见到Kyle从围棋中的成长,妈妈指Kyle比同龄的小孩懂得控制情绪,学会不计较输赢。“捉棋总有输赢,不会一直胜出,Kyle知道面对胜负时应有的态度,不太在乎输赢,即使失败了亦能很快调整心情,再接再厉。”

围棋培养责任感

有十年教学经验的香港儿童棋院的老师叶智翔老师表示,近年学习围棋的儿童愈来愈多,不少更是只有4至6岁的幼儿,他说:“因为围棋需要大量思考,当投入其中时,小孩自然能安坐。而且它不同群体活动,当群体活动失败时,小孩会把责任推卸在他人身上,但围棋需要自己负责,而且总是一输一赢,当小孩自小习惯面对挫折,从中检讨及反省,便能培养出一个正确的竞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