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专题】全职爸爸 香港家庭新趋势?
随着社会和经济环境的转变,性别的规范亦有所改变,近年多了男性甘心放弃事业发展,全天候在家照顾孩子、煮饭、洗衫,当上全职爸爸,这反映着传统家庭的男女角色真的转换了吗?政府又需要作出支援吗?
全职爸爸属短期 其后多重投职场
在媒体上及一些受访的全职爸爸大多是具有一定经济能力,属70、80后的中产家庭。岭南大学陈效能教授,以研究香港文化、性别研究、妇女就业和家庭问题为主要范畴,她说:“其实香港主要的情况都是,父母学历较高、中产,但其实工作的行业也很重要。这类家庭比较容易由爸爸做全职家务料理者,是因为他们有资源去做,亦好少长期放弃工作,通常会等小朋友入读小学后就会返回职场。”
虽然根据政府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男性作料理家务者的人数为1.2万,2015的人数已升至1.69万,显然有上升趋势,陈教授亦补充说明,在料理家务者的人口中,其收入是属中产的界别,是少之有少,因此全职爸爸可算是极少数,她有朋友当了一年全职爸爸后已重投职场,一般不会维持很长的时间。相反,属中产,学历高的女性,若衡量家庭收入后,丈夫的收入已经能够支撑一个家庭,在当全职妈妈后便不再重回职场。
性别观点主流化 推动两性平等的社会
可是,在现今的社会上,有些爸爸却承担多了照顾孩子的责任,政府又可作怎样的支援及协助?陈教授解说,其实于2002年,妇女事务委员会已开始推行“性别观点主流化”,并制订性别主流化检视清单,以协助政府在各政策局及部门制定政策和服务能够充分考虑男性和女性的需要和关注。虽然稍有改善,但设施仍然不足。她说:“当设施不足,其实会影响人行动的意欲,如在商场内,爸爸不能陪囡囡入洗手间,两三岁都算,但囡囡六、七、八岁了,爸爸也没理由带女儿入男厕吧。因此,爸爸在下次出街时便很大机会说,要妈妈带囡囡去街。”
辞工凑仔当全职爸爸,女性怎样看?
“我觉得男女都能胜任这个家庭冈位,但要当全职爸爸要视乎男性的性格及取向,在这个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社会,并非所有男性也能接受,他们的自尊心有时比女人更脆弱,若留在家反而更容易产生磨擦。”
“丈夫曾考虑当全职爸爸,但我觉得他心理上未必能调适,因为男性面对的角色转型比女性有更多的考虑,更大的挣扎,加上小朋友的家长圈子以妈妈为主,爸爸很难参与其中,这无形中令孩子失去社交的机会,经过多方面的考虑之后,最后决定我辞职当全职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