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专题】小学生揹包“浪游”香港 7个月的成长蜕变(影片)

撰文: 黄慧雯
出版:更新:

一人揹起一个揹包,用仅有的旅费,7个小学生展开了一天的“浪游”之旅。这班平日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孩,参加了天使家庭中心首届“小脚板乐活香港”为期7个月的训练,9次的活动全由他们一手一脚策划,足迹走遍全港,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途中更要与队友共同化解各种难题,首尝无人服侍的滋味。一步一脚印,浪游初体验令这群小学生经历蜕变成长,有人喊着来、笑着走,旅程中的磨练令他们蜕变成长。

“小脚板乐活香港”对象为小二至小五的学生,是属于一个长期的训练活动,由1位导师带领6位小孩,行程全由孩子决定,期间他们不可带手提电话及八达通,每次会选出一名财政大臣负责管数,其他人则轮流当组长,与队友合作解决难题,有争拗时亦要学习妥协和谅解。出发前各组员要先搜集目的地的资料,活动当日再由导师分发一天的旅费,他们要用仅有的旅费,用在6位组员及导师一天的交通及膳食。

每次都有组员负责财政的工作,要记录每项支出及取收据。(龚慧摄)

3小时辗转到达大澳

星期六早上9时,一班小脚板已聚集在中环站,正等待导师叮叮及阿东的指示,由于有部分组员请假缺席,这天将两组合并,7位小朋友先围圈商讨今日的分工、计算旅费、定下路线及任务,经过一轮的讨论,最终决定由两位年纪最大的组员,小五的海豚及Dorame分别当组长及副组长,年纪最小的小巴就负责安全的工作。在拿过物资袋及600元的旅费后,一行9人向大澳出发。

来到东涌巴士站准备转乘往大澳的巴士,但在上车前的一刻,才发现巴士不设找续,而他们手上只有100元,于是在附近向路人换零钱,但一直未能换到,最后要折回东涌站的便利店,怎料途中有组员遗失银包,于是又再花时间到处寻找,一班人在东涌巴士站与港铁站之间来来回回,副组长Dorame更开始抱怨:“好热,又攰呀!”几经波折,终于在中午12时到达大澳,原本仅需个多小时的路程,他们足足花了3小时。

为了计算坐船的费用,7个人在码头扰攘了近半小时。(龚慧摄)

为睇白海豚 宁愿不吃午餐

他们第一时间在士多买雪条食,为了悭钱,就买了5条孖条并1分为2,坐在路边满足地吃着。扣除交通费,这天他们只有约3百元的旅费,为了是否出海看中华白海豚的问题,7个小孩在码头商讨了近半小时。

“唔搭啦,25蚊一个人,我地搭咗就无钱食饭,都系走啦!”Dorame说。

“但找寻中华白海豚系我哋嘅任务。”海豚说。

“我哋唔食饭,食雪糕咪悭番啲钱。”山顶说。

他们最后成功向快艇老板议价,终于达成心愿,一班人兴高采烈地上船,可惜最后也看不到白海豚,大家也失望而回,之后继续第二个及第三个任务,包括寻找大澳的棚屋及收集大澳人的笑容。

记者跟著一班小脚板,经历9小时的旅程,7个揹包、7个天真无邪的小孩,拿着百多元,挨着肚饿在大澳浪游一整天,买一底鸡蛋仔医肚、买一支水解渴也要左计右计,担心用多了就不够回程车费,途中遇到不少好人好事,也认识到什么是棚屋,了解大澳居民的生活,并成功收集到大澳人的笑容,虽然过程中组员常为芝麻绿豆小事,拗得脸红耳赤,但这一切的经历及体验,都是从书本或学校里,学不到的。

为了悭钱,只买了一支紫背天葵汁7个人分来饮。(龚慧摄)
小巴妈妈Becky觉得小朋友需要经过磨炼才会成长,她说儿子最初也喊着说不要去,但后来就很期待每次的活动。(黄宝莹摄)

小脚板的历程 让孩子变得成熟

“我一向也不用为他的学业问题担心,反而是他不懂得与人相处,可能是性格慢热的关系,所以我希望他参加这个活动,学习群体合作的精神,训练他更独立。”小巴妈妈Becky说。就读名校的小巴,读书成绩不俗,自去年11月起参加“小脚板乐活香港”,Beacky说经过9次的活动,小巴的自理能力好了很多,也比以前大胆及主动,“我觉得男人应该要man啲,所以打算之后继续让他参加较为刻苦的课程。”

负责“小脚板乐活香港”的导师叮叮在过去一年,带领着这班小脚板完成不同的任务,包括在九龙城了解清真文化、上环搜寻海味老店,还有美荷楼的3日2夜探险之旅,更试过用尽旅费在路边截顺风车,叮叮说:“每一次活动,都令我有很难忘的体验,过程中与组员一起成长、一起经历,在这7个月的时间,也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叮叮在小脚板的角色虽然是导师,但她只会从旁引导及协助孩子,“我希望他们遇到困难时,各自想方法并合力解决,日后遇到难题也懂得面对,这对成长是很重要的。”叮叮说。

叮叮强调活动的目的,是希望孩子用最地道的旅游方式走出原来的生活环境,让孩子们与成长的土地及微笑故事结连,感受香港独特的人情味,从中经历及学习。

在4月的3曰2夜旅程,为了节省回美荷楼旅舍的车费,有组员更想出截顺风车,最后有司机愿意送他们一程。(天使家庭中心提供)
软雪糕妈妈Vince觉得儿子在小脚板期间学习了Team Work的精神,也懂得欣赏别人的长处。(黄宝莹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