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专题】带着女儿去探险 上山下海体验大自然教育

撰文: 黄慧雯
出版:更新:
火炭,给人的印象就是新界的一个工业区,但其实只是相隔30分钟的路程,就能看到另一片天,很难想像在香港会有磅礡的瀑布景色。 “香港城市和郊野只有一步之隔,但香港的改变实在太快,我想在这几年带女儿Emma行遍最美的地方。” 妈妈Betty一个人带着6岁的女儿,两人的足迹遍布全港大小山头,Betty从没有要求女儿要在过程中学到什么,更不会说教,她只希望女儿能够自己体会大自然的美,沿途发掘有趣的事物。
(吴钟坤摄)

记者约Betty做访问,地点是她的餐厅,她事先已向记者说明不要带摄影师同行,她说:“我唔习惯在室内影相,好唔自在。”这个自小喜爱上山、下海,专在野外探险的妈妈,每逢周末及假日,就会向山野走,在女儿2岁多已带她行山,当时由简单易行的路线开始,之后再逐步挑战难度较大的山路包括凤凰山、蚺蛇尖等,甚至是山涧、石林,也试过露营睇日出。

Betty说不用为小朋友想玩意,他们可以去到边玩到边,想像力无限。(受访者提供)

妈妈先探路再带女儿同行

这天记者跟Betty及Emma来到火炭的坳背湾坑,沿途穿越湿滑的山路,又要爬石,但Emma已飞快地走到最前方,完全不用妈妈Betty照顾,轻易攀过崎岖的石路,一看到溪涧两母女也玩到忘形。“通常冬天行山、夏天走石涧,Emma恨了很久,今天终于可以来玩水,所以特别兴奋。”她们这天的行程约4小时,部分路段较险峻,但Emma完全没说累,玩得非常开心。Betty说自己来之前一定会先探路,“无论走山路或是石涧,都有其危险的地方,新手最好由有经验的人带领,我更会预先探路,再带Emma走,这样就知道是否适合她行。”

6岁的Emma至今已行过不少高峰险脊,Betty说初时丈夫也有同行,但后来她们的路程愈来愈长,丈夫体形较胖会很吃力,后来也没有随行,只有Betty及Emma继续她们周末的探险旅程。当你以为Betty带女儿到野外,是为了训练她的独立及自理,但Betty却说这并非她的目的,最初带着她行山只因“无办法”,她解释因为自己很喜欢行山,在女儿出生后热情也未有减退,因此带着她一起走,渐渐地Emma自己也爱上这个活动,更不时主动提出要走那段路,也会自己计划行程。“我曾经离开香港很多年,回来后想再行东澳古道,但发现跟昔日的景色完全不同,已变成石屎路。香港的变化实在太快,我想带她行更多的地方,看最美的景色。”

很多父母带小朋友去行山,想他们学会这样学会那样,但其实不用有太多目的,让小朋友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就已经足够。
Betty
每次出发前,Emma都会自己准备用品,去到郊外也可以照顾自己。(受访者提供)

自己洗衫做家务

Betty说她跟Emma在行山的过程中不时会有拗撬,这亦是两人的沟通方法,“我跟她会为一些琐事嗌交,小朋友会因为辛苦、累而发脾气,我不会氹她,要她自己去解决及面对问题。”Betty与女儿的相处方式,跟一般人很不同,她觉得与孩子在大自然,两人可以认真的相处,而她对女儿很放手,也很信任她。

记者接触Emma后,都会发现她比同龄的孩子成熟,Betty说最大原因是家中没有聘请外佣,由于她属于半职妈妈,每天要在她与丈夫经营的餐厅工作,相当忙碌,就读幼稚园K3的Emma每天放学后要自己洗校服、清洁毛巾、食物盒及执书包,更要在餐厅帮忙。“我要她明白做工赚钱是很辛苦的,她对这个家也要有责任,照顾好自己,并帮忙做家务。”Betty说。

Emma可以自己扎营、生火,早前曾独自跟一班哥哥姐姐去露营。(受访者提供)
Betty说小朋友有保护自己的本能,只要家长放手,他们定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及出路。(受访者提供)

行山引发探索精神

Betty强调不用刻意对小朋友说教,他们自然能从中学到不同的知识。“在行山的过程中我们不时都会遇到难行、险峻的路,但只要细心观察,望远一些,就会发现原来有另一条路更易走,这同做人一样,人生有好多路可以行的。”

Betty说野外能引发小朋友的好奇心,因为接触得多,Emma对天文、科学方面特别有兴趣,也会看很多这类题材的书,这亦成为母女二人的共同话题,为了解答Emma的问题,Betty更会从各方面找资料,以满足女儿的求知欲,Betty希望她能保持这种探索精神。访问出街后的星期日,没有鲜花也没有丰富的母亲节大餐,Emma已约定妈妈要到东涌的黄龙石涧玩水,过一个不一样的母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