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笔记本】突破迷茫 Kylie Chan寻找风格之路
这栏目,是一场记者与艺术家的闲聊。话题围绕艺术家和作家最私密而具体的工具 ── 笔记本。它们是艺术家自我沟通的记录,也是很多创作的原点和雏型。于是看他们的笔记本几乎就如偷窥一样,但凝视以外,我们试图走进艺术家的内心地图,观察他们的日常,并以他们的目光看生活。
访问本地插画师Kylie Chan的地点,是她做兼职的画廊“Odd One Out”;适逢当时正举办一场小型画展,观者不断,她一边回答客人的提问,一边回应我的发问,还得不时关照爱犬 —— 一只名为“点心”的小狗,但她全程微笑,淡定应对艺廊内的一切。
01 = 记者
K = Kylie Chan
01:你什么时候开始画画的?
K:在我有记忆的时候已经在画画了,不过都是胡乱的画,或是照著别人的画来临摹,没有正式去学,直到大学去了伦敦,开始主修插画。
01:你是什么时候开始用笔记本来画画的?
K:大概中学时候吧。那时很喜欢写日记,会在日记里画一些插画,或是直接绘画连环图来记录我的一天。这些笔记本我都会留在身边,其中有一本已经留在我身边10年,完全可以看到我画风的变化历程。后来读大专的时候,才开始正式用一本簿去做一个插画本。
01:大学时期的插画本主要画些什么?
K:主要是绘画博物馆里的艺术品。那时大学老师鼓励我们多去博物馆参观,但看到喜欢的作品时不要影相,而是将它们画下来。只有亲自画下来,才能真正学到那些作品构图和纹理等等。我一般都是临摹某个作品里启发我灵感的某个部分,而且我会画得好快,因为怕影响身后排队参观的人。
01:多久会去一次博物馆写生?
K:一个季节去一次大英博物馆,那里最多古老的作品,但也常去其他博物馆,都是免费的。
01:那段时间画的笔记本,哪一本印象最深?
K:有一本收录我左手作画的作品。那段时间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画风是什么,为了突破自我,尝试用左手作画,当作是一种自我检讨,之后我又尝试用左手拿毛笔画画,画完之后我就感觉,是它了,这就是我的风格。这一个笔记本见证了我画风的转变。
01:为什么会想到用毛笔作画?
K:那时没有想太多,觉得毛笔最便宜,黑白配色最方便。而且伦敦也很少人用这种方式,所以老师都很喜欢。我就顺其自然行下去。
01:你比较喜欢什么样的笔记本来画画?
K:我喜欢一些没有钉的簿仔,那样画画很方便,可以折叠起来单手拿着。小时候也很喜欢封面有玫瑰花的笔记本,那花很漂亮,我就不断临摹它,慢慢就学会了画花。
01:大学之后还用笔记本画画吗?
K:大学之后画得越来越少,不过我旅行时还是会带笔记本上路。比方说这一本,是我台湾的记忆。有次和朋友吃串烧,我就把酒樽盖子贴上去,算是一种纪念;也会印很多台湾印章在上面。从台湾回来之后,这本笔记本里的内容,亦成为我制作ZINE的素材。
01:除了花以外,还有什么图案是令你印象深刻的?
K:水吧。水很难画的,为了学会画水,我专门去临摹有海浪图案的版画、日本浮世绘等等。
Artist Profile
Kylie Chan,本港自由插画师,英国伦敦Camberwell College of Arts毕业,作品散见于本地及海外杂志,包括香港的《字花》、《TAO》、《MMM》、英国杂志《Amelia's Magazine》以及台湾杂志《咱志Let's Zine》,曾参与制作《佳秋日报》、《佳冬日报》、《I MISS YOU》等独立杂志;其首个个人画展“试水温 - Testing”在2013年于Kubrick书店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