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漫画店1】信和港漫店细说起与落

撰文: 黄正轩
出版:更新:

今年《香港动漫电玩节》继续挤迫得水泄不通,旺丁也旺财;另一边厢,漫画店却陆续消失在我们面前,究竟他们用什么方法来面对如此奇怪的现像?

位处信和中心商场2楼的“至Goal Club”老板张瑞新,16年来见证商场内生态更迭、纸媒兴衰、漫画书屋的起落。(潘思颖摄)

旺角信和中心商场自80年代起已是极受青年欢迎的“宅文化胜地”,售卖明星相、唱片、电子游戏、漫画杂志的店舗林立。在平面媒体息微的今日,屹立不倒的似乎只有游戏店,漫画店在数难途、相继结业,只是有间专攻港漫的店舖,仍在这个过去的“主场”挣扎求存。

自由人出版的《赌圣》砌图,以明星画像作招徕是90年代港漫的特色。(黄正轩摄)

信和中心商场2楼的漫画店“至Goal Club”老板张瑞新(下称“张生”)是“写画”出身,年少时跟随上官小强在玉郎机构打工,当助理。90年代初,他兼顾“自由人出版有限公司”的专卖店零售业务,更涉足宣传、出版、批发等不同岗位。写画对张生来讲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搞书屋却得以初窥漫画市场面貌、眼界大开,“我或者从事写画的人性格都比较主观;但市场告诉我很多事情不能主观。”

例如他觉得《阿基拉》是“正嘢”,买家却不多;有作品看来不外如是,却卖断市,“市场的客观冲击了我的主观,帮我开窍。基于做生意立场,我不再执著自己睇法。”

“至Goal Club”的港漫角落,售卖最新以至前数期的港漫,以及精品、画集等。(潘思颖摄)

自由人发展未如理想,张生于千禧年开办“至Goal Club”。某年在东京涉谷参观几间专门而装潢“骨致”的二手漫画精品店,有意仿傚。市道不好,他更以为便宜旧书好卖,但很快便发现观念错误,“经济好,贵价食肆生意好;经济差,平民化茶餐厅有需求,这是正常经济现象。漫画和电影是分众产品,主流唔掂,二手都冇人吼。”

生意欠佳,张生唯有添置新书带动人流、吸引顾客问津二手货。后来新书“越做越好”,比例增加,但舗位所限,书量不及其他书屋多,张生决定走回自由人专卖店模式,以港漫为主、日漫为副,提供有别于其他书屋的服务。

适逢港漫“兵器潮”来临,两大港漫巨头旗下大作——玉皇朝的《神兵》系列和天下的《风云》推出角色使用的迷你兵器,风头一时无两,“绝世好剑”、“雪饮狂刀”、“天晶”等名字家传户晓。漫画节大排长龙买兵器的现象持续几年,游戏改编的漫画、黑帮题材江湖书也趁势推出兵器。流行市面的各种限量版、特别版兵器数以百计,炒得火热,不少人视之为港漫的小阳春。亦有人认为周边精品比内容质素更受读者重视,乃本末倒置,种下日后业界不思进取,题材、故事、创意走下坡的祸根。不论如何,此热潮确为一时佳话,令出版社和书屋收入甚丰。

最初至Goal Club不能受惠,皆因兵器生意被垄断。“行家早上轨道,掌握人脉货源;我们半途出家,难攞货便放弃”有见需求巨大,很多书屋便囤积居奇,书迷如想购得心头好,要不挨炒价,要不退款,令他们非常“冇瘾”,遂向至Goal Club施压,要求尽快翻货“抒困”。

顾客以壮年、中年男士居多,不少仍是实体书的中坚支持者。(潘思颖摄)

“客人觉得我们做生意较老实、信得过,我亦自问有原则,订单如一纸合约,上面写明卖几钱,货物到手不会临时起价。”张生跟发行商周旋,排除万难,终于购得兵器。来货有10把,8把照订价卖给顾客,剩下两把无人买才会拿去炒。“作为商家,我也想谋取暴利!只是白纸黑字,不能反口!”

张生兵器价钱合理,利润只有两成至两成半,看到其他书屋炒家以“两、三个开”转手,他直言“眼红”;但留有余地的营商手法,为至Goal Club赢得诚信,张生得以跟一班熟客建立长期关系。

专售主笔签名漫画,是“至Goal Club”的一大卖点,也是照顾一众仍热烈追随漫画家的老读者。图为司徒剑桥作品《机甲猿神》及《一零八Fighters》签名珍藏水晶画板(潘思颖摄)

8、90年代港漫正值蓬勃之全盛期,薄装每周以数十本计出版,漫画助理不愁无工开。港漫画风一般较日漫精细复杂,要赶期,工作繁重,助理起薪点低,跟“学师”无分别;但他们多是热爱写画之人,可日颠夜倒地画,挨过头几年关口,成为资深者,技巧、速度和经验提升,议价能力不容小觑。

张生回顾这段最投入漫画的日子,认为自己对写画热诚不够强:“做𠮶行,厌𠮶行,我逐渐为事业去做。”本身喜欢画人的肌肉和头发,听到同事说画实景前途更好,便转学实景。在自由人做宣传策划,思维变得客观之余也更现实,营运至Goal Club纯粹是一盘生意,非关兴趣:“基本上我已经很多年无看漫画,只是偶尔好奇,因客人盛赞某些作品而拿来揭揭,了解下有何特别而已,因为人老了。”“现在睇《壹周刊》的兴趣反为更大,漫画方面我已经很out了。”

画风犀利、场面凌厉的武侠漫画《铁将纵横》(2012年重启)完全版合订本及薄装连载,都附有主笔“龙哥”邱福龙自画像。在港漫文化中,主笔自画像比签名更珍贵更有价值。(潘思颖摄)

面对网络侵权猖獗、读者流失、港漫日落西山的当下,风云不再,玉石欠明,张生又认为哪些港漫画家仍为健笔、仍有市场价值?由生意角度出发,他最睇好2012年起连载新版《铁将纵横》的画坛巨人邱福龙,以及人称“和仔”的郑健和:“和仔一直都是有火之人,我当初却对他甚有保留,他以前的作品不是不好,但总是他自己爱画的东西,会好艰难;现正连载的《西游》,一听书名就知会受欢迎。”

多年来一直记录港漫创刊号销量,方便攞书,郑健和过往作品创刊号从未过百,《西游》打破了局面。他直言不喜《西游记》故事,但商业眼光来看,如此大路题材注定卖得。一再添书,录得300多本销量,破至Goal Club畅销纪录。尽管创刊号报捷,长篇还是讲韧力,往后每期平均卖到百六书,他估计整体成绩(计埋街外)会比郑健和前作升两、三成。

郑健和2015年新作《西游》是《西游记》的“平行宇宙版”,很多角色可谓全新创作,破格位如下:唐三藏是妓院老板,武功高强,性格刚毅,对徒弟态度严厉,大异于原著弱不禁风形象;沙悟净真是由一堆沙组成;第一主角孙悟空于故事开始已经死去,到了中段才以阴魂的状态回归;“西经”并非经书,而是一盏由亘古起燃亮至今的烛光,有缘人才可从观照它获得大智慧,后来更幻化成一龙族少女,跟唐三藏再往西天;如来并未成佛,只是天宫中的一名大神。师徒中只有猪八戒维持与原著差不多“胆小、怕事、好色”的设定。(黄正轩摄)

张生认为真正懂得欣赏画功的港漫迷越来越少,现时画功最为上乘的作品要数《铁将纵横》,仍有一定捧场客;新一代读者较著重故事好看与否,有无突破。郑健和的《西游》是讲唐三藏把经书送还西天的“后传”,“很多客人赞《西游》并非出色在画功,而是意念,我觉得这更紧要,”“和仔的《西游》颠覆了《西游记》,用四师徒角色创作新故仔,实在离经叛道。”已出版30多期的《西游》仍有新读者加入,故此张生一直保留最早期数,以便新读者补购。

薄装港漫在全港报摊均有发售,读者很少会特登去书屋购买,除非有著数。至Goal Club除了在订购精品方面作风“均真”外,亦以每本减价1元来吸引顾客,补购股务尤为重要,“近10年很多像我这年纪的中年人返大陆工作,一去几个礼拜,miss了几期书,我帮到他们。”张生指有港漫迷爱储书,睇要一本,摆要一本,“验尸官”为数不少,二手书满足不到他们,新净书可以在此补回,只要不阻碍其他读者和搞乱档摊,张生容许他们逐本检查,最紧要开心,“要是在报摊‘验尸’,不被人问候老母才奇怪!”曾为港漫从业员,经历过她的黄金时代,深明老读者热情,张生尽量满足他们所需、配合他们的阅读习惯,成功在云云书屋中“我自行我道”。

大大方方地在当眼处摊售的“o靓模”性感写真,也是“至Goal Club”的另一“名胜”。张生表示这些写真的对象和漫画迷重叠,都是以青壮男士居多,由于没有时间性,数年前出版的也会有人问津。“很多model公司、唱片公司都推出旗下新女星推出写真作宣传,吸引广告商注意。”“久休复出的女星罗霖出版写真,也是用来宣传和帮慈善机构筹款,出奇地好卖!”张生更补充,光顾他买“o靓模”写真的,不少是在囚人士的亲友,买来送到狱中。“‘o靓模’写真大多没有光碟等可以构成危险的硬物,素为监狱所容。”(潘思颖摄)

经历过2003年沙士极低潮,至Goal Club仍勉强站稳住脚。然而港漫产业息微,被动的纸本漫画销路收窄,娱乐因资讯科技发达变得多元化,电子媒介已成为主流消闲的渠道,“不讲手机了,TV Game都已经很多选择、发展得好犀利。”面对众多兴趣选择,漫画迷数量下降是世界大势,日漫也难逃厄运,现时生意仅靠一班熟客支撑,长远对张生是一个负累,“看实体书的读者已经不多,所以我觉得出版社与其把回书放在仓库中,不如放给书屋卖,帮补我们的生计!”

张生有见很多漫画迷向他查询一些已经“完售”的旧漫画,他想要补购也困难重重,“我开一张单也要几毫子成本,要是补书还那么不方便,岂不是把那些实体书读者赶回到网上看漫画?”他曾向文化传信反映意见,后者也从善如流,改善与书屋的沟通,以书屋作为补购旗下漫画的主要渠道。

“你问我几时唔做?我随时都会唔做,旧年已经有谂过!”谈及至Goal Club的前途,张生态度洒脱,“我一直都想转型”张生说,反正对漫画已无年轻时的著紧,多年经营书屋累积的经验,正好投放到其他生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