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天气】北区突低温因粉岭高球场发功?拆解新界忽然爆冻之谜
虽然本周香港气温回暖,但昨晚至今早新界多区,甚至部份市区地点,却竟然录得低温,部分地区录得的最低温度,更打破今年入冬以来的纪录,较早前冷锋袭港时的温度更低,成为最新例子示范如何“新界再低几度”。究竟为何会突然出现地区性低温?是否真的如高尔夫球界人士在上周日于《城市论坛》豪言,是归功于粉岭高球场,因球场绿化地带释出氧气有助降低区内气温?
翻查天文台资料,昨晚凌晨3时后,新界多区气温开始出现急降,至4时左右部分地区录得的最低气温,已经较早前冷锋袭港时更低,惟低处未算低,多区气温之后继续向下,至清早6时左右,才跌至全日最低位。
数据显示,北区打鼓岭在多区中录得的气温最低,只有7度;次席是西贡北潭涌为7.5度,较大帽山录得的8.2度更低;此外,上水亦只有8.9度、元朗公园是9.3度、石岗9.7度、沙田10.1度、大埔11.2度、荃湾城门谷11.5度,而将军澳亦只有11.6度等。
地区 | 12月18日录得的最低气温 |
打鼓岭 | 7.0℃ |
北潭涌 | 7.5℃ |
元朗公园 | 9.3℃ |
沙田 | 10.1℃ |
荃湾城门谷 | 11.5℃ |
将军澳 | 11.6℃ |
跑马地 | 12.6℃ |
天文台提早报料解释新界低温
天文台就在今早6时20分,一改平日只在每小时45分才更新的惯例,在天气预测资讯中,加入解释为何新界气温急降,称是由于天朗气清,令内陆空旷地区在晚间散热较快,亦因此造成新界北部气温降至10度或以下。
但究竟有关机制如何发生?内陆空旷地区、晚间、散热等因素,又是否必然存在?其实答案也早自天文台,因为天文台早就曾制作“气象冷知识”专题,拆解天气报告中常见的“新界地区会再低一、两度”之谜。
“辐射冷却”作用有利地面散热
根据天文台解释,受城市化的影响,在市区密集的高楼大厦容易吸收及储存热能,同时使空气不流通,所以晚上散热较难,气温因此会特别高。相反,在新界内陆空旷地方如石岗、打鼓岭一带,由于附近没有高楼大厦,故散热较快,且冬季海水表面温度一般较陆地高,没有温暖海水的调节,气温因而会比较低,于是在天朗气清的晚上,散热也会特别快,加上干燥和微风,就更有利新界地区的辑射冷却,亦令新界气温有时不只较市区低几度,甚至会再低几度。
至于所谓的“辐射冷却”,其实是指地面热能在晚上,会以红外线方式释放到太空,若晚上没有云层阻隔,散热自然更有效率,气温自然也会更低,故相反在多云的日子,新界与市区的温差就会较细。
由此可见,个中原因,跟是否有绿化地带释出氧气其实不见有关系,而氧气本身,也非具有调节气温的功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