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粮食日,旨在唤起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的高度重视,随著气候变化问题加剧,更影响全球粮食生产,甚至令有些食物濒临绝种。根据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地球的热带地区正在扩大,同时因为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消耗南极臭氧,做成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等。研究发现,世界上约一半人口,生活在亚热带半干旱气候带或附近,气候变暖既可能影响数十亿人,更影响这些地区的食物和物种数量。如果气候变化再不受控制,一些常见食物的产量将会愈来愈少,甚至最终永远消失。究竟有那10种人类经常食用的美食,是气候变化问题的“受害者”?
香蕉──去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世界香蕉论坛,与会者就指出在极端气候下,连串飓风肆虐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另外还有在南美洲和中美洲造成大规模破坏的洪水等天气情况,都影响了全球香蕉的产量。 此外,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病原体》杂志发表的文章指出,一种非常具有侵略性、名为香蕉巴拿马病热带4型(TR4,又称“黄叶病热带第4型”及简称香蕉爱滋病)的病菌,有可能会让香蕉在地球上灭绝。TR4会直接攻击占据99%市场份额的香蕉品种香芽蕉根部,而单一品种种植及香蕉品种缺乏多样性,很可能会导致灾难性后果。因为一旦TR4进入香蕉园,蕉农的唯一选择就是砍掉所有香蕉树。(资料图片) 葡萄──这种需要多年生长的植物,易受气候变化影响。在过去的30年里,欧洲葡萄园的花期提前了两周,葡萄的成分也发生了变化。而随著葡萄收成受影响,连带恐怕还会影响葡萄酒的生产。(资料图片) 牛油果──被誉为健康脂肪最佳来源之一的牛油果,主要生产国是墨西哥和智利,但过于庞大的需求导致大面积松树林被牛油果种植取代,不仅增加二氧化碳排放,还加速了气候变化,加上种植牛油果需要很多水分,既在内陆做成水源耗竭,因全球暖化引发的干旱问题,也影响牛油果的产量。(资料图片) 贝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研究发现,海洋变暖,有机会导致愈来愈多贝类感染致命毒素。而英国学者研究亦发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省的悉尼石蚝近年体型缩小,产量也出现下降;另外,青口是另一受害物种,在全球海洋酸化下,青口产量亦同样大减。(VCG图片) 小麦──学术期刊《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上发表的研究就指出,地球气温每升高1度,小麦产量就将减少达6%。气候变化也带来更严重虫祸,较高的气温会滋生更多蝗虫、介壳虫等农业害虫,危害世界粮食供应。另外,有研究更认为,在2100 年前,当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时代高出 2度时,全球小麦、稻米与粟米产量将会因害虫增加分别减少46%、19%与31%。(资料图片) 花生──炎热天气原来会令花生难以生长,更可能把已结出的嫩枝烧毁,造成花生产量短缺。假如气温持续上升,花生的价格会随之上涨。(资料图片) 可可──生产巧克力原料的可可树,其实只生长在南北纬20度之间的地区,要求气温稳定、气候潮湿、雨量充沛和土壤富含氮。研究认为,2050年气温将明显上升,可可树的种植面积因此会减少,以至随时会灭绝。(资料图片) 三文鱼──全球暖化影响下,海水的酸性增加,令三文鱼变得难以生存,最终当然也令三文鱼的产量下降。此外,全球暖化导致海水变暖,也令海虱数量急增,侵袭三文鱼日益严重,直接影响三文鱼产量,近年挪威三文鱼批发价便因此持续攀升。(VCG图片) 蜂蜜──全球气候暖化改变植物开花时间,让蜜蜂采不到足够食物,因此会累死或是饿死,令蜂蜜产量减少。而蜜蜂减少,又会令植物失去传播花粉的好帮手,最终陷入恶性循环。(视觉中国) 咖啡──伦敦研究人员发现,贡献目前全球咖啡总产量70%的阿拉伯咖啡树的野生林正面临灭绝,有可能在2080年难觅踪影。这些地区的植物和动物,亦因此成为地球上最受威胁的物种。其实,现在阿拉伯咖啡树也饱受病害侵袭,产量正不断下降,有科学家就尝试透过改良基因,希望让咖啡豆逃过微小的气候变化及新病害,但也可能打开潘多拉盒子,令物种变化出现更大未知。(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