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巴士占比达近八成 电池到期致地方严重运力不足
撰文: 陈进安
出版:更新:
电动车在中国愈来愈普及,当前更占全部公共巴士的77.1%。然而近日有报道指出,首批购置的车辆已经因电池退役而难再使用,多地因此出现严重运力不足的情况。
据“经济观察网”报道,比起其他用车领域,中国公共巴士电动化明显更快。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巴士总量在2014至2022年8年累计成长14倍,总量从3.7万辆增至52.9万辆,占比从6.9%增至77.1%。
不过与此同时,许多新问题也接踵而来。近两年,黑龙江漠河、河北保定等地相继出现巴士“停运”。2019年,保定共1100多辆巴士,其中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型占比已接近百分百,但2022年以来,随著首批购置的电动公车的动力电池超出质保期限,被迫全部退出营运,当地巴士运力安排严重受影响。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向龙表示,2015年前,中国的电动巴士每年购置数量不到2000辆,但2015年后年均购置数量达到6万辆。电池更新购置标准定为8年,目前,退役电池数量激增。就电动巴士更新,业内解决路径是电池余能检测、选择新动力电池、给旧车搭载新动力电池、换装电池后车辆延后报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然而刘向龙认为,前述做法都存在痛点,如电池余能检测费用高、动力电池换装无选择空间、整车企业配合电池换装缺乏依据、换装电池后公车企业存在责任风险、旧电池回收管道不够健全。
除电池更新问题外,冰雪等灾害,亦对电能的稳定性及车辆技术提出很高的要求。不过虽然首批电动巴士因技术成熟度有限而有部分前期投放的车辆出现一些状况,但后来投放的车辆在技术上已基本没有问题。纵使电动巴士面临电池退役的问题,但报道指出,其整体而言仍具备成本优势,按10年周期测算,10公尺电动客车比燃油客车具备显著使用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