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企锋头正健:“中国制造”跨国追、消费者捧

撰文: 陈郑为
出版:更新:

为期10天的上海车展18日开幕,这是中国在疫情解封后迎来的首场国际顶级车展,包括BMW、Benz、Bentley、Lincoln等国际豪车品牌,全都积极抢攻中国市场。总计144款展出车型,超过半数的76款都是新能源车,连还没有电动车产品的Nissan,都带著电动概念车来参展,显见中国新能源车市竞争之激烈。
然而,不让国际品牌进占内地市场的野心专美于前,国产电动车的崛起也成为今届上海车展的醒目亮点,中国消费者开始追捧“中国制造”,让外企车商前首席执行官发出感叹,“中国公司如今拥有最热门的新能源车,外国汽车制造商现在没有同样的光环”。

中国当前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本土企业击败跨国公司是进行式,不仅中国买家以及中国汽车制造商接受电动汽车的速度远超所有人预期,中国车企的崛起代表中国在电动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变化更引人侧目。

放眼在电动车领域,中国已制造、销售(包括在海外市场)世界上的大部分电动车,并且在电动车方面的专长覆盖整个价值链:制造几乎所有电动车的电动机,提炼用于锂电池的大部分化学品,甚至在开发有望成为下一代技术的钠电池方面,中国也处于领先地位。

2023年上海车展现场。(图 / 观察者网)

就让数字说话,去年在华销售的电动车中,超过80%是国内车企生产。去年秋天,它们每月销售的燃油车和电动车的销量也超越了跨国车企。

在车展期间,西媒引述咨询公司艾睿铂上海办事处的董事总经理戴加辉(Stephen W. Dyer)的看法,认为“由于中国车企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电动车领域,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可能将持续下降”。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国际竞争刚刚开始,中国的汽车企业也已经不再如昔日那般简陋和孱弱。图为中国北汽新能源黄骅分公司焊装车间生产线。(新华社)

回顾中国与跨国车企的竞争史,除了2018年进入中国市场的tesla等个别例外,中国政府一直强迫外国公司透过与中国车企建立合资企业在华运营。过去40年,跨国公司培养了整整一代中国汽车工程师,他们中的许多人现在为与跨国公司竞争激烈的国内企业工作。

据统计资料,随著燃油车销量的暴跌和电动车销量的飙升,外国车企在华合资企业的销量大幅下降。电动车去年几乎占了中国市场的四分之一,预计到今年年底占比将超过三分之一,而在美国市场,电动车的占比却不到6%。单就2022年第四季,中国本土车企的市场份额即从一年前的47%上升到了52%,这主要归功于电动车销量的大幅增长。

今年2月,上海一经销商内展示的比亚迪“海豹”。(图 / 路透社)

面对优势失去,包括Volkswagen和GM在内的跨国公司也戮力推出外观与它们的燃油车型相似的电动车,希望实现逐步过渡。但中国消费者们显然青睐更炫酷的电动车外观和内饰。

例如西媒采访了保时捷爱好者曹先生,即获得了直白的评价:跨国车企的大多数设计乏味、沉闷;它们远远落在后面,无论是美国的还是德国的,它们看起来甚至不属于这个时代。

中国的合资企业没有完成的技术突破,被中国的民营汽车企业完成了。在资金、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中国民营汽车企业开始向国际新能源汽车领域发起挑战。图为2016年比亚迪“元”混合动力汽车在北京国际车展上亮相。(Reuters)

此外,东风压倒西风的趋势,就连在上海车展这样的展览会上选择展位的策略也发生了变化。直到最近几年,中国车企都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展位选在靠近梅赛德斯-奔驰等跨国品牌旁边,指望涌向跨国品牌的中国购车者们可能在看外国车的同时注意到本土品牌。

但现在,是其他公司想把展位安排在中国电动汽车品牌的附近,克莱斯勒中国业务前首席执行官罗威(Bill Russo)如此说道,“大家想离它们更近一些——这些中国公司拥有最热门的新能源车”;“外国汽车制造商现在没有同样的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