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男常有濒死体验“以为下一秒就要死” 原来患上这种病?
近年,社交恐惧症(社恐)一词经常在网上乃至日常生活出现,不少人都以为与内向相似,但前者其实是一种心理障碍,患者甚至会感到痛苦。
今年29岁、在深圳工作的小钟(化名),就曾经遭遇过突然头晕、心慌等“濒死”体验,甚至在一个月内入院两次,多番检查后才发现患上惊恐障碍。
小钟介绍,自己曾在家中和上班途中突然头晕、心慌、心悸,极度恐惧不敢乱动,症状长达十多分钟,“感到异常惊恐,手脚发麻、呼吸困难,以为下一秒就要死了”。
他曾在一个月内入院两次,当时急诊查血压180/110mmHG,心率100次,排除心肌梗塞后被转入心血管内科,排查无异常后出院。小钟又陆续去神经内科、中医科、皮肤科、骨科、消化内科等做检查,结果一一排除相关躯体及大脑器质性问题,直至内科医生提醒情绪问题也会引起高血压,他才到深圳大学总医院临床心理科门诊求医。
原来,小钟来自农村,成绩优异的他一路靠奖学金读到博士,还到国外深造,回国后在深圳工作。惟工作后面临作息改变、社交圈以及职场压力,小钟开始自我社交隔离,不参与聚会聚餐、人情应酬,并坚持低物质消费理念。不过,因三观不合连续两次“被分手”,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小钟陷入抑郁,突然出现惊恐发作。
经医生分析,情感受挫可能是小钟惊恐发作的诱因,但其实他一直处于慢性应激状态。最终,小钟被诊断为惊恐障碍(精神科诊断体系(DSM-V)),共病躯体疾病“高血压”。
据介绍,惊恐障碍属于脑功能性疾病,又称为急性焦虑发作,主要症状是惊恐发作,以濒死感和失控感为主,轻则心慌、气短胸闷,重则现心悸、呼吸困难或过度换气,部分患者伴有眩晕、口干、全身大汗等症状,一般持续5至20分钟,最长不超过1小时。
在自我疗愈、认知治疗及药物治疗下,小钟的惊恐障碍情况减少。目前,他已接受药物治疗半年,惊恐一直没有发作,降血压的药物亦已停用,但每两个月仍然要回医院覆诊。
成年人群患病率1.5%,终身患病率4.7%
医生介绍,惊恐发作亦见于一些躯体性的疾病,心肌梗塞、嗜铬细胞瘤、甲亢、物质或者酒精依赖/戒断综合症,低钾、低血糖、缺氧、酸中毒等疾病。
不过,惊恐障碍是指排除上述的躯体和器质性疾病基础,以反复出现惊恐发作体验、对发作的预期焦虑以回避行为为主症,一次发作后,对再次发作的预期性焦虑以及回避行为超过1个月即达到诊断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大约30至50%的患者的惊恐发作和特定的情境有关,例如密闭的空间、飞机上、开车时、人多的地方或者演讲的场合,因此惊恐障碍又有幽闭恐惧症、广场恐惧症等称谓,部分人或者至亲或曾遭遇车祸、飞机失事等经历。
由于惊恐发作不分时间地点,不少患者都会有回避行为,例如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出行时会避免乘坐飞机、因为担心开车时肢体麻痺出车祸又不再驾驶等。
据介绍,惊恐障碍在成年人群中患病率为1.5%,年患病率为2.7%,终身患病率为4.7%。大多数人犯病时会选择在急诊和心血管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