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塔下房屋窘迫无厕所厨房 居民终迎旧改告别40多年“蜗居”生活
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中,发展最为成熟的区域之一,更是国内外人士眼中的大城市,但在高楼林立之下,仍然藏着不少老旧建筑。
在上世纪,上海为解决供水问题建造了大型水塔,为了物尽其用,水塔下建了一幢楼高3层的矮楼。惟随着城市发展,旧建筑逐渐被淘汰,水塔下的居民也将告别蜗居生活。
《上观新闻》报道,上海的地势西高东低,而当年最大的水厂——杨树浦水厂位于上海东区,地势较低。若要实现往西边供水,水就要从低处流向高处,因此建造者就在沿线建造水塔来平衡水压。
在上海黄浦区建国东路143弄小区,一片老旧低矮的二级以下里弄房屋中,高耸着一座废弃的大型水塔。虽然未知这座水塔具体建成之日,但居住于附近的老居民称,在里弄建造之初,建设者就将水塔考虑在内。
这座水塔体量较大,外墙满是斑驳,但仍能看出水塔墙面当年是淡黄色。由于此水塔保存相对完好,有网民甚至认为“看著挺有历史感与美感”。然而,真正走入水塔之下的房屋,会发现他们的生活是另一番景象。
建国东路143弄小区是建造于8、90年前的二级以下里弄,环境破败、脏乱,而在水塔之下的三户人家生活更是窘迫。
水塔下的二楼,是马阿姨一家三口的家。她每日都要从水塔背后的一个小门进去,爬上一段倾斜狭窄的楼梯才能回家。马阿姨的居住空间仅约10平方米,高1.8米,却摆放了一张双人床、一个小柜、一张电脑桌、一张小餐桌,还有其他生活用品,只要多一人在家,就难以在屋内转身,而其人高马大的儿子,站在房间内要一直低头。
马阿姨忆述,40多年前,工作单位将她分配到此处居住,她与丈夫看到时亦吓了一跳,“这是什么房子啊,头顶上是水塔,有个比三层楼还高的巨大容器,不会掉下来吧!”。虽然水塔下的房屋“奇葩”,但80年代能在上海拥有一套单位分房实属难得,且当时也没有其他选择,马阿姨与丈夫只能“就范”。
最初,马阿姨只有二楼的一间房间,由于家中地方浅窄,不能放下更大的床铺,最挤迫时她需要与儿子在床上睡觉,丈夫则在屋内打地舖。前些年政府尚未改造时,她们如厕时都要拎马桶,拎了30多年;楼内也没有厨房可用,只能在楼外门口自己搭灶台煮饭。
水塔之下的房屋历经几十年,早已破败不堪,踩上木楼梯时嘎嘎直响,木窗户摇摇欲坠,门槛松动。不过,马阿姨最担心的是头顶上的水塔。前几年,老化的水塔外墙严重起皮,眼看快要脱落,“从十几米高的地方掉下来,可不得了。刚好会掉到我们的屋顶”。最后,街道居委联系施工队维修水塔,铲掉外皮,其他地方则用围网围起。
老居民表示,最初水塔下没有建造房屋,但上世纪早些时候,上海住房供应紧张,只要小区内有位置就会建造房屋,不知是谁要将水塔下的空间也加以利用,才会建成了这座“奇葩”建筑。值得一提的是,水塔的几根立柱完全被嵌在楼内,但也造成房间的不规整,立柱会莫名其妙在屋内出现。
今年7月底,黄浦区将完成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建国东路143弄小区所在的建国东路68、67街坊,将于本周末迎来旧改二轮签约,告别水塔下的蜗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