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旧报纸精准“预言”嫦娥五号 官媒解读中国的“航天精神”

撰文: 叶琪
出版:更新:

嫦娥五号早前已经顺利完成月球表面动采样,在月球上的工作暂告段落。嫦娥五号预料于本月17日左右将样本带返地球,预计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
有网民发现,内地报纸《科学发现报》在2005年曾经报道来自“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的消息,其中提到“2020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回地球”,与嫦娥五号的情况完全相符。
《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发文,指出中国能够精准完成计划中的每一步是有原因,“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著一棒跑。如果说过去数十年中国发展有甚么秘诀,这种跬步千里的持之以恒,无疑是其中的核心精神”。

《科学发现报》在2005年的报道精准“预言”嫦娥五号。(微博)

《科学发现报》的报道相当简短,标题为“中国探月分三步走”。报道称,在2004年2月,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领导对外宣称,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将分“绕”、“落”、“回”三步,“绕:3年内,一颗属于中国的卫星将开始绕月飞行,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落:6年内,中国的月球车将在月面上软著陆,展开巡视探测”、“回:2020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回地球”。

此外,《科学发现报》亦有另一篇报道,内容是介绍当时世界各国的探月计划,“美国再度登月的时间定在2015年,最迟不超过2020年,并且要在月球建设‘多国太空站’”。

图辑|【有片】嫦娥五号完成月球表面采样 料本月中旬返回地球

+1
+3

“侠客岛”的文章称,实际上随时间推移,美国是在2019年才推出旨在2024年重返月球的月亮女神计划(Artemis program)。但在2005年至2020年这15年期间,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中国已取得“连续执行5次探月任务、6次发射成功”的佳绩,确立本世纪前20年中国在无人月球探测领域的领先地位。通过探月一期、二期工程,中国已掌握奔月和近月制动、对月球进行环绕、正面和背面软著陆、巡视和月地返回探测等关键技术,同时形成较完整的探月工程体系。

同时,中国太空站建设时代如期到来,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今年6月全面完成,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顺利发射升空。随著嫦娥五号返回器的归来,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也将全部完成,“探、登、驻”宏观三步走计划则将向前推进一大步。

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中新社)

文章并提到,到目前为止,人类深空探测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8年到1970年代末,以美苏太空竞赛为主导,以1969年阿波罗11号实现载人登月和1977年旅行者1号、2号发射为代表,载人深空探测和无人深空探测取得重大进展;第二阶段是1980年代,随著载人登月竞赛结束,深空探测相对沉寂,10年内全球仅发射13次,主要以金星、火星和哈雷彗星探测为主。

至于第三阶段则是从1990年代至今,以科学发现为主要目标的深空探测活动逐渐复苏,欧洲、日本、中国、印度、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入深空探测队伍。人类在第三阶段迎来了“第二次探月高潮”。

文章引述一名资深航天人的意见,认为15年前旧报纸的“预言”,中国能够一步步实现是因为有“航天精神”,“中国航天事业数十年来的发展、坚定地推进科技探索与工程建设任务,是在强有力的体制支撑和精神鼓舞下完成的,是举全国之力、不惜一切代价实现的,这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能做到”。

+5

资深航天人表示,从机制上讲,航天事业要取得发展,外因方面离不开国家机器的强有力支持和来自社会各方的充足资源投入。内因上,则有赖于足够高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发展水平、足够强的研制队伍、足够科学的组织和管理运营模式。

文章最后指,嫦娥五号的归来,意味著中国精准实现15年前的预期,但今后中国航天人的旅程还有更远,正如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曾经说过,中国航天的下一个发展目标,应该是有能力到达太阳系的任何角落。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