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粉获选为中国“新四大文化”输出之首 陆媒:不必忧虑不体面
据陆媒近日报道,海外网民近日评选出中国对外输出的“新四大文化”,分别为螺蛳粉、广场舞、中国网文(网络文学)、网购中国商品,取代了两年前的高铁、移动支付、电商和共享单车。
其中螺蛳粉今次一马当先排头名,虽然许多网民社交媒体上为风靡海外的中国美食赞好,但也有意见认为螺蛳粉之类的市井小食“实在难登大雅之堂”。对此有评论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的交流应该有更广泛、更多元、更丰富的载体,不必有“不体面”的忧虑。
据了解,螺蛳粉为广西柳州地标性美食,其闻起来臭,但吃起来却酸辣爽口,早前上了《舌尖上的中国》等节目后声名远播,更有指其是“闻之开胃,想之流涎,回味无穷”。不过许多舆论却认为,文化输出承载着中国文化走出国门意义,必然是名家作品、高铁产品、共享技术等“高大上”的东西,螺蛳粉相对而言“太低端”、“不太体面”。
公开数据显示,属于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螺蛳粉,上半年出口已达750万元,为去年全年出口总值的8倍,其亦正逐步申请国家和世界级非遗,渐显其“高大上”的一面。另一方面,柳州市螺蛳养殖面积现时有近4万亩,产值达7500万元,全部螺蛳粉原材料种植养殖规模超过50万亩,带动原料基地农户20万人就业,包括约2.3万贫困户,人均年增收超过9000元,螺蛳粉俨然成为“扶贫粉”、“脱贫粉”。
如此一来,有陆媒评论认为,在世界范围内走俏的螺蛳粉可形成别具特色的文化景观,成为烟火人家的温婉,未尝不是一桩美事,而国人既不必有“不体面”的忧虑,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此,毕竟中国走向国际、成为爆款的产品应该是越多越好,“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务,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
网民点睇:
让中国的文化、美食、商品等攻略世界人民。
螺蛳粉主要还是华人或者海外留学生等等购买的,外国人吃的不多。
一点科技含量都没有,就不要吹了。
味道是推广最大的障碍。
除了说明输出了大量留学生和移民,我看不出“输出”了其他。
螺蛳粉上午我们老师还讲外国人说这是毒气弹。
论起生化武器还是比不了鲱鱼罐头啊。
而除了螺蛳粉,网络文学、网购中国商品及广场舞的上榜同样引起关注。据2019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指,中国网络文学产业自2013年市场规模在持续上升,去年市场营收规模达到201.7亿元,与前一年相比增长26.6%;去年线上网络文学作品累计达2590.1万部,较前一年新增148万部。
广场舞方面,英国《经济学人》旗下的企业网络组织早在2017年曾发表研究报告,指2016年中国的体育健身市场规模接近1.5万亿元,逾4亿中国人有经常锻炼的习惯,而在这个数字中,广场舞便贡献了4分之1规模。最后网购中国商品方面。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10亿,较前年年底增长1亿,占整体网民78.6%;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07亿,较前年年底增长1.16亿,占手机网民78.9%。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