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提升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后 穿山甲被最新版《中国药典》剔除
国家药典委员会近日出版2020年版的《中国药典》(一部),其中穿山甲已经未被继续收载。
值得一提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上周五(5日)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后,穿山甲属所有种即日起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至一级。
据了解,在药典的编制大纲有明确指出野生资源枯竭的品种将从药典中被剔除,相信就是穿山甲不被继续收载的原因,“对于野生资源枯竭、商品匮乏、存在明显安全性、伦理等问题(如化石类、人类胎盘类、动物粪便类等),以及基础研究薄弱的品种从药典中退出或不再增加收入本版药典”。
取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药用标准此前亦有先例,例如在1993年国务院在《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提出,禁止进行犀牛角和虎骨相关的一切贸易活动。禁令施行后,犀牛角及虎骨就多用水牛角和豹骨代替。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第二届及第三届主任委员王承德则有提过,在风湿治疗中,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中药其实有很多,不一定要用穿山甲鳞片。临床上可用蝎子、蜈蚣、地龙等,而且已有有临床实验证明,猪蹄甲在消痈、抗炎、催乳等方面可以取代穿山甲的功效。
穿山甲被指认为其鳞片有药用价值,在中国古代就已用作入药,穿山甲肉也被视为滋补珍品。虽然中国早于2007年就严格禁止从野外猎捕穿山甲,及至2018年8月又全面停止商业性进口穿山甲及其制品,并通过展开专项行动等措施,加大对破坏穿山甲等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打击力度。惟由于栖息地不断受到干扰破坏,对滥食穿山甲惩处力度不够等原因,穿山甲数量急剧下降趋势至今仍然持续。
中华穿山甲曾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17个省区市,但由于过度猎捕利用及栖息地破坏,其分布范围不断缩小,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根据在2003年发布的第一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中华穿山甲的分布范围已缩减至11个省份,数量由曾经的近百万只跌至只有约6.4万只,在过去20年里锐减90%以上。到了2008年,国家林业局的普查结果更显示,中华穿山甲的数量仅得约2.5万只至4.9万只之间。
另一方面,除了穿山甲外,还有另外三个品种未被收载,分别为马兜铃、天仙藤及黄连羊肝丸。马兜铃、天仙藤的都是取自马兜铃同属植物的不同部位,未被继续收载的原因或是由于有肾毒性。至于黄连羊肝丸未被收载的原因,则是因为其处方中含有“夜明砂”,即蝙蝠类动物的粪便。据此前内地传媒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在研究新型冠状病毒与蝙蝠体内冠状病毒的序列一致性时,武汉病毒所石正丽的团队曾经发现,如果蝙蝠体内有冠状病毒,其粪便同样亦会检测到有病毒的存在。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