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13亿!天津“僵尸园区”烂尾楼超百座 央视:建设方濒临破产
《央视》日前曝光,2011年8月开始建设至今的天津滨港建材城成为一个“僵尸园区”,直到现在专案仍未竣工,未有企业入驻,烂尾楼高达百座。
据了解,十年前,该项目曾以“滨海厦翔国际物流中心”的名义对外宣传,“计划总投资13亿元,建成集采购、仓储、交易结算为一体的现代物流集散基地。”当时有报道称,“该专案已经有150余家商户达成入驻意向”,“中心最终将吸引各类商户近1000家,年销售额有望达到200亿元”。可是,现如今整整十年过去了,园区既无商户入驻,更未建设完工。
据了解,“僵尸园区”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轻一街以南纺五路以东的夏翔化工管材物流中心,又叫滨港建材城,从空中俯瞰,一排排建筑气势恢宏。自2011年8月开始建设至今,该专案仍未竣工,土地常年低效利用,闲置浪费。
根据天津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该宗地的出让年期为50年,用途为“仓储”。合同约定,“宗地建设项目在2011年7月28日起12个月内开工建设,在2016年7月28日前竣工”。在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的系统中,该专案仍然呈竣工逾期状态。可在专案现场,根本无人施工,早已人去楼空,烂尾多年。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滨海新区分局总工程师李勇表示,“现在没有痕迹供后做过监管,就是逾期了现在没人去管这事,从2016年7月28日到现在都没有监管,应该是主动管,土地供应完之后的管理应该是我局的职责,我认为就是没有严格履职,忽略这事了”。
专案投资建设方濒临破产,土地已被查封
目前,该专案投资建设方——天津夏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濒临破产,土地已被查封。公司进入破产清算程式以后,那些曾经购买所谓“商铺”的人被列为债权人,部分购买者获悉后,坚决不同意按债权人处理,多次要求政府对其购买的房屋进行确权。
同时,专案开发方厦翔公司认为,政府扶持政策不能有效落实,金融机构及合作单位持观望态度,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且发生金融诉讼。后续施工单位停工,注册商户纷纷注销,一系列原因导致项目停滞至今。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国土开发室主任黄征学指出,“僵尸园区”出现一个是政府的原因,一个也有企业方面的原因。政府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第一个可能是规划调整;第二个是政府承诺的有些配套条件没有实现。企业也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企业自己经营不善;第二个是市场环境发生了一些改变。
央视指出,一边是用地指标紧张,好专案排队等待落地;一边是土地常年沉睡,长期处于低效、闲置状态。这一现象造成了资源的错配和多方的掣肘。
天津市滨海新区 闲置工矿仓储用地达1100公顷
《滨海新区一本账闲置土地及超期开竣工专案明细》显示,整个天津市滨海新区,截至2023年9月,除了夏翔项目外,逾期竣工导致土地长期低效利用,闲置的工矿仓储用地达到了130宗,面积达到1100公顷,其中闲置5年以上的用地超过30宗。有的地块儿占地面积达到40.4公顷,逾期已超过10年,逾期原因是政府原因。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国土开发室主任黄征学指出,闲置工业用地回收存在两难,一个是认定难,一个是收回难,“认定难就是认定造成闲置的原因是由政府造成的还是由企业造成的,由政府造成的又是由哪个政府部门造成的;第二个就是收回难,具体由哪个部门来执行,现在确确实实是有一些问题。”
黄征学指出,如果我们处置闲置土地的话,第一,会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它的资金压力;第二,如果这个土地进行了抵押,有可能造成银行抽贷,会形成收缩效应。因为把企业的资金都抽走了之后,企业有可能会倒闭破产,从工业用地闲置的情况来看,西部地区可能比重要更高一些。
记者在天津市2023年上半年闲置土地处置情况表中看到,滨海新区2023年任务基数31宗,面积395.46公顷;2023年上半年处置量7宗,面积30.34公顷,完成处置比例仅为7.67%,这样的处置情况处于天津全市排名的倒数第一。面对难题,天津市滨海新区已经开始对低效、闲置土地进行梳理。
专家:截止2019年,全国低效用地862.2万亩
黄征学表示,根据自然资源部门的统计,截止到2019年4月,中国31个省区市认定的低效用地862.2万亩,其中包括大量的工业用地。他称,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大的,这里面还不包括批而未供、批而未用的一些土地,实际上底数并不是特别清楚。
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例,2023年上半年批而未供土地处置任务是2655公顷,但完成处置情况为69.19公顷,处置完成比例仅为2.61%。摸清家底,实行建库管理,即时掌握闲置工业用地的动态资讯,并强化各部门协调联动,已成为各地探索盘活闲置土地的重要举措。
央视批评,土地用而未尽,常年沉睡,企业进来容易出去难。同时也造成巨大浪费。破解这些顽屙痼疾,唤醒“沉睡”的土地,需要依法依规,更需要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