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创新微信小程序总决赛 入围作品4成来自港澳 2港校获一等奖
2024年4月15日 – 4月13日- 14日,港澳多所中小学学生携同各自创意与实用兼备的作品,前往深圳腾讯滨海大厦参与第二届微信创新实验室小程序全球编程创新挑战赛总决赛,与全球青少年同台竞技。
经过现场激烈角逐,评审团根据作品完整性、创意、可行性、先进性、扩展性等多个维度评分及现场答辩后,最终诞生132个微信小程序获奖作品。其中,特等奖及一等奖在内的12个大奖名单中,有一半为来自港澳地区的作品——来自澳门培正中学队伍的作品《失物通AI平台》,摘得飞龙组(8-12年级)特等奖;来自香港嘉诺撒圣玛利书院、Bloom KKCA Academy (百卉九江书院)的参赛队伍分别凭著作品《粤普对照系统》和《PokeMath》获得潜龙组(1-7年级)的一等奖;香港培侨中学和澳门濠江中学则分别凭著作品《节能扫一扫》和《探索个人化饮食与健康生活的指南—智食就是力量》获得飞龙组一等奖。
500份作品角逐全球创新小程序赛事,40%的入围作品来自港澳
微信小程序全球编程创新挑战赛面向全球青少年发起,旨在鼓励参赛青少年发挥科技创新精神,以微信小程序为画布,思考科技可以如何改变和改善社会和生活。
大赛自2023年11月启动以来,短短数月时间涵盖了北京、上海、广东、重庆、浙江、香港、澳门等地区,新加坡、韩国、非洲波札那的海外学生也积极参与了比赛。作品主题从介绍学校、家乡、本地文化,到与学科、学习的创意结合,还有对AI、智能硬件等前沿科技的使用,甚至对助老、校园暴力等社会议题,孩子们都提交了独有的创意解决方案。
在入围总决赛的所有45件作品中,来自香港、澳门中小学生的作品占了40%。港澳中小学生用创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制作了用微信小程序看到大世界的《小澳门·大世界》、聚焦环保议题的《节能扫一扫》、融合现代科技的天文学教育小程序《星语》等作品,在创意、实用性上让人眼前一亮,并获得佳绩。
潜龙组一等奖作品《粤普对照系统》由香港嘉诺撒圣玛利书院的黄赏之、黄子铵、朱颖晴合作开发,创意来源是其前往内地旅游遇到语言不通的经历,启发之下开发出支援粤语和普通话翻译转换功能的小程序。三位同学之前都没有编程基础,藉这次大赛的机会,既接触了小程序编程,又发挥了创意,同时关注用户需求,解决了生活实际的问题。
飞龙组获奖作品《失物通AI平台》三位主创成员是来自澳门培正中学的钟天健、张兆锋、李彦一,他们把目光聚焦在同学们容易弄丢物品的场景,搭建了一个互联公告系统,在小程序主页,用户能一目了然地看到最近的寻物或失物待领启事,根据用户最新发布的寻物启事智能匹配和推送与其最相关的认领启事,并引入AI图片搜索功能以最好地帮助用户寻找失物。细微处有新视角,创意和完成度都非常高。
腾讯青年发展委员会主席李子树表示:“好的产品,不仅仅限于专业的产品经理才能研发出来,青少年作为用户能更好地理解身边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亲身实践解决这些现实痛点,有时会更加到位。大赛只是一个起点,希望能鼓励更多的青少年从观察社会,到参与改善社会。通过微信小程序这样一个中国人自研的编程系统,去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项目的其中一个初衷,带动更多用户以‘用户为本’的理念,一起投身到‘科技向善’的事业中。”
“小程序热”正深入港澳,涵盖70余所中小学
作为中国原创的编程环境,微信小程序编程正受到香港、澳门诸多中小学的青睐。其“开发低门槛”与“学以致用”的特性也让编程教育在港澳地区与STEM教育模式融合,提升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微信小程序编程教育已经涵盖了港澳70余所中小学,包括香港保良局、香港东华三院下属的40余所学校,以及香港培侨中学、嘉诺撒圣心书院、嘉诺撒圣方济各书院、百卉九江书院,以及澳门培正中学、濠江中学、粤华中学等学校。此次大赛上,港澳赛区的作品荣获多个大奖,港澳中小学中也已经掀起“小程序热”,不少中学生将小程序作为毕业作品,来展现他们的才华和创意。
自去年举办的首届青少年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全球创新挑战赛活动,就受到港澳青少年热切关注与参与,《零碳计划之澳门培正中学智能订餐系统》更是夺得特等奖。其中,由澳门培正中学学生开发的参赛作品《第53届校运会》小程序,已经被应用于校运会;香港百卉九江书院的小学生开发的《Food that Connect Us》小程序,透过手绘全球美食地图,指尖即可触达各地的简易食谱。
除参与小程序设计赛事外,多场教育实践也在持续进行——去年12月,逾30组家庭参与香港百卉九江书院举办的编程马拉松活动,透过运用史丹佛大学设计思维进行小程序开发,激发 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同月,香港保良局属下12所中小学校校长及老师专程前往微信总部,基于为期两天的系统课程“进修”小程序编程;今年1月,在香港东华三院周演森小学,东华三院营办的30余所中小学校的近百名老师齐聚一堂,专场学习微信小程序设计。
微信小程序设计不仅有助于青少年找到学以致用的视角,结合STEM教育打开青少年创意的大门,还能成为增进本地青少年对内地的理解和认同的纽带,为港澳地区与内地进行科技文化交流打开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