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单位建筑费升逾10% 市建局:500呎单位要300万
市建局行政总监韦志成于网志指,本港楼市持续下行、环球金融市场波动、全球利率上升增加利息开支负担、以至建筑成本上涨等多项因素,均影响发展商入标竞投项目时的出价。据局方今年招标售出的3个项目,均反映地价下调的幅度比楼价的跌幅更大。
市建局西营盘皇后大道西/贤居里发展项目,上周以11.6亿元批出。连同此项目,局方本财年已批出3个招标项目,包括8月批出的崇庆里/桂香街发展项目、10月批出的土瓜湾荣光街/崇安街发展项目。
韦志成指,从发展商对这3个项目落标金额采取较为审慎的取态,反映2022年下旬本港楼市持续下行、环球金融市场波动、全球利率上升增加利息开支负担、以至建筑成本上涨等多项因素,均对发展商预期项目日后的收益带来不良的影响。
加息因素影响发展商入标出价
他又指,今年3月以来美国联储局已加息7次,合计上调利率4.25%;而本地银行自9月开始加息,至目前共加息3次,合计上调最优惠贷款利率0.625%。借贷利息增加无可避免削弱买家的购买力,同时增加买家的供款负担,导致市场上的私人住宅楼价及成交量持续向下。
而发展商作出投标金额的决定时,除了考虑整体楼市正在下行的趋势,亦因为加息将增加其项目融资的困难,借款后还要支付更高的利息支出,影响他们入标时的作价,从而对落标金额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
地价下调幅度比楼价跌幅更大
他举例,荣光街项目在10月截标时,中标发展商最终以23.8亿元投得项目,以每平方呎楼面地价计算约9,200元,相对今年3月批出的土瓜湾四个重建项目,以每平方呎楼面地价约1.2万余元作比较,荣光街项目的地价较之跌约25%。以同期内本地私人住宅楼价约下跌8%作比较,反映在楼市下行时,地价下调的幅度比楼价的跌幅更大。
至于刚以11.6亿元批出的贤居里项目,他引述早前报章报导,以项目的总发展楼面面积约12.15万平方呎计,每平方呎约9,550元。然而,有关估算并未考虑现时的贤居里垃圾收集站和公厕将作原地重置,建成后交予政府管理。因此,按照合作发展协议条款,发展商所占的楼面面积约11万平方呎,按此计算,每平方呎楼面地价为1.05万元。这地价与同区崇庆里项目在8月批出时每平方呎楼面地价约1.3万元比较,下跌接近两成。
建筑成本上涨进一步影响地价
韦志成续指,发展商对落标金额的取态,除考虑整体楼市、经济前景以至自身的现金流以至利息成本不同因素外,近期本港建筑成本持续增加亦造成不良影响。他指,过去12个月市建局批出的建筑工程合约,住宅单位的建筑费较去年同期增加超过一成,以兴建一个约500平方呎的两房单位计算,现时单是建筑费已达300万元。
韦志成续指,受持续两年多疫情的影响,不少从内地供应的建筑物料,包括预制组件、砂石、混凝土、木材、砖瓦等,以至各类型楼宇机电设备,因为相关厂房暂停营运,加上往来内地和香港的运输司机染疫及需符合检测要求,人手不足以致物料未能由内地运送来港,使建材供应大幅减少,导致成本上涨,发展商因而在投标时调低入标价来应对建筑成本上涨,以维持项目的财务回报。
或出现所谓“高买低卖”现象
随著联储局在上周公布的最新预测,2023 年将再度加息,最终利率预期或再上调,高息状态将在年内保持,到 2024 年才会开始减息,但下降步伐会较慢;加上新冠疫情仍未消失,本地以至环球经济环境到明年仍会有一段时间持续低迷。这财金及经济环境下经营业务,无论是市建局或发展商无可避免均受到压力。
他指,考虑到市建局在未来数年可推出招标的重建项目,项目内的业权收购都是在早年以较高价格进行,局方预料这批项目日后回标的地价,仍会受压,项目的财务状况将有可能由盈转亏,出现所谓“高买低卖”的现象。当回标的收入不如预期,业务收入和支出的差距扩大,必然会影响市建局未来数年的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