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家庭困兽斗 70后女经纪因一句话买康城两房 料供足廿七年

撰文: 吴珈莹
出版:更新:

疫情下,不少港人的工作及生活模式大改变。从事保险行业的70后Mandy,前年与丈夫长期“在家工作”,女儿亦在家上课,一家三口每天在家里“困兽斗”,触发其换楼念头。她趁楼价稍为回调时,斥约765万元购入日出康城一伙500余平方呎的全新两房单位,改善生活环境,惟因为职业关系,只能承造六成按揭。

“间屋太细啦,三个人成日喺度困兽斗,无空间剩。”Mandy透露,促使她今次决心买楼的主因之一为居住空间不足。她本身与丈夫及女儿居于宝琳一个400平方呎的单位,但疫情下夫妇二人长期“WFH”,女儿亦有一段长时间在家上学,日常开会、工作不方便之余,每日朝夕相对少不免产生摩擦。

贪新楼无需装修、有升值 宁放弃三房

Mandy透露,本身睇中与女儿学校相近的居屋屋苑将军澳富宁花园,贪其价格相宜兼有三房间隔,不过,当时她的地产代理一句“康城新盘同富宁呎价只系争2,000元”(富宁花园二手呎价约1.1万元),令她改变主意,转为留意当时推售中的新盘OCEAN MARINI(一手呎价由1.3万至1.6万元)。

她指,富宁花园楼龄偏大,计及维修及装修费后,认为不及新楼划算。不过,康城呎价始终较二手贵,Mandy最后放弃三房,转战较旧居仅大约100平方呎的两房单位。收楼当日,Mandy表示不后悔选择买新盘,“对比富宁花园,康城楼仲有升值空间”,惟她亦指日出康城比较“隔涉”,区内仅一个大型商场,物价偏贵,“唔得民生”。

Mandy认为日出康城比较“隔涉”,但相信未来有升值空间。(欧嘉乐摄)

旧屋租金作补贴 减轻房贷压力

曾经历过“沙士”楼市低潮的Mandy,指当时因为年轻,未储够“弹药”上车,故多年来一直储钱等候下一个跌市机会,惟楼价却一直只升不跌。

临近50岁才置业,Mandy现时每月供楼支出约1.8万元,估计供约二十七年,其父母亦曾担心她供楼压力过大。Mandy指自己从事保险行业,很多时月入逾3万元,加上旧居收租补贴,而保险业不设退休年龄,故她不担心失业或无收入,只期望尽早还清房贷。

职业关系借唔足 终付四成首付入市

不过,Mandy形容是次买楼过程亦非顺利,她指因为行业问题,她无法从银行借足原预计的按揭额度,“用咗好多时间同银行倾,细银行喺按揭方面反而容易啲。”她表示,部分大型银行认为保险从业员的月薪较不稳定,故借贷时会将其入息证明打八折,相反,细银行对此较宽松,Mandy最终承造约六成按揭,她又透露已卖出或停供部分保单,以增加资金作首付。

Mandy表示,待女儿学期完结后便会正式搬进新屋,“难得买到新楼,唔舍得(租)畀人住,梗系畀自己叹吓先。”

01验楼 ︰“买楼唔同买棵菜”。若没有人从旁指导,业主们手执验楼表,或因毫无经验而感到迷茫、无从入手,甚至忽略单位的重要缺陷。 若希望《香港01》为你验楼,可简单写下自己的“上车”故事,并将个人联络方式电邮至:property@hk01.com,我们会尽快与你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