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局:标准金额补地价扩充套件至古洞北、粉岭北新发展区

撰文: 蔡伟南
出版:更新:

去年《施政报告》指,拟将工厦“标准金额”补地价先导计划,扩充套件至新界新发展区。发展局今(31日)公布,以标准金额征收新发展区合同修订补地价的安排,并率先在古洞北、粉岭北新发展区推行。

地政总署将率先为古洞北及粉岭北新发展区余下阶段的合同修订申请,订立适用的补地价标准金额及相关细节。资料显示,古洞北新发展区的农地,原有每呎标准金额约372元,而改发展限制后,若作住宅用途,每呎标准金额约5,574元;而非住宅用途,每呎标准金额约3,252元。

至于粉岭北新发展区,每呎农地标准金额同样约372元,改作发展限制后土地价值相对古洞北较低,每呎住宅用地标准金额约为5,110元;而非住宅用地约为2,787元。

农地、住宅、非住宅各设标准金额指标

以一幅位于古同北新发展区的一幅面积约4.3万平方呎的农地作例子,以标准金额每呎372元计算,该幅农地原身的价值为约1,600万元。若农地改划作住宅地可提供总楼面约258,340平方呎,以标准金额每呎5,574元计算,该幅地皮价值高达14.4亿元。两数字相减后便得出相关补地价金额约14.24亿元。

不过当中或出现部分可扣减款项,如兴建公共运输交汇处的工程费用,因此每呎补地价金额并非划一金额。

发展局表示,于2021年3月推出为期两年的先导计划,引入标准金额征收补地价选项,适用于涉及重建1987年前落成工厦的合同修订申请,旨在为补地价提供确定性以推动工厦活化。有见业界对先导计划反应正面,2021年《施政报告》宣布把标准金额补价模式扩充套件至新发展区的合同修订申请。

发展局:有助加快落实新发展区计划

采用“加强版传统新市镇发展模式”推行的新发展区项目,容许土地业权人在政府开始收回土地前,在符合订明的准则及条件的前提下,就规划作私人发展的用地申请合同修订以进行发展。

发展局发言人指,容许拟建新发展区内的土地业权人申请合同修订,有助善用市场参与以加快落实新发展区计划。今次公布提供标准金额补地价选项,是希望透过预先公布的标准金额,为补地价提供确定性,从而促成更多合同修订申请及早完成。

另一方面,在已公布的新发展区内,用地的发展环境比较相似,均为有全面基建配套的高密度发展社群,故较有条件短时间内制订标准金额及相关推行细节,为乡郊土地采用标准金额补地价提供最快的试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