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危机持续升温 中国面对切身利益可置身事外?
也门胡塞武装频繁袭击红海商业航道,红海局势持续升温,全球航运不得不绕道而行。对中国而言,红海危机不仅给其航运、贸易和经济带来压力,也考验着中国在中东的政治和外交影响力。
受到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从去年11月开始,借着袭击红海船只,表示他们对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的支援。航运公司不胜其扰,去年底纷纷宣布中断红海—苏伊士运河段航线运行。
红海西北面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南面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相连,红海—苏伊士运河是全球最繁忙航线,也是货船从亚洲至欧洲港口最常选择的路线。
红海航线中断之后,东亚到欧洲、东亚到地中海的货船不得不从非洲好望角绕行,航程增加3,000多海里,航行时间增加至少10天。
航线改道也导致运价大涨,中国出口欧洲的商品运输成本也随之大增。《环球时报》去年12月的一篇报导,引述一名义乌商家称,“现在发一个集装箱的价格比起上个月涨了两倍多”。彭博行业研究称,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上个星期已升至2022年9月以来最高水准。
红海危机由来
在也门内战中崛起的胡塞武装,和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一样,与以色列是宿敌,并得到伊朗支持。
以哈冲突爆发后不久,为声援哈马斯,胡塞武装出动无人机和导弹,在红海南端的曼德海峡攻击任何与以色列有关联或开往以色列港口的船只,并随着以哈战线扩大,开始攻击与以色列无关联的船只。
曼德海峡在也门和吉布堤之间,胡塞武装控制了紧邻曼德海峡的港口城市荷台达。
去年12月中旬,全球主要航运企业纷纷暂停了驶往红海和亚丁湾的船只。
为了让胡塞武装收敛,恢复红海航行安全,美英两国在上个星期五(1月12日)联合对胡塞武装目标实施大规模海空袭击。但胡塞武装发言人表示,美军袭击未造成任何破坏或伤亡,并且将对此做出“坚定、强有力且有效的反应”。
不过,据英国航运媒体《劳氏日报》,美英空袭后,更多船只避开这片危险海域。
中国的经济损失
欧盟是中国第二大交易伙伴,去年中欧贸易额为5.51万亿元人民币(约6.12万亿港元),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3.2%。而中国对欧盟出口货物的60%,都需要通过苏伊士运河。面对红海危机,财新网报导称,中欧供应链不仅出现重大延迟,未来还会有中断风险。
义乌市国际商会、义乌市国际货代物流协会执行会长金丽仙去年12月对《环球时报》说,发一个集装箱的价格原本是1000多美元,现在已经飙升到了3000多美元,“还不一定有舱位”。
各个环节的成本都在上涨。德迅物流公司预计,危机叠加中国春节前的出货旺季,未来两周港口将面临集装箱短缺的情况。这意味着除了船运费用,集装箱和仓库的租金也将再涨。央视财经报导称,受红海局势影响,部分亚欧航线上的集装箱价格近期飙升近600%。
上涨的部分,要么由商家承担,要么就被分摊到商品上,降低价格竞争力。对成本敏感的义乌小商品商家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挑战。《证券时报》报导,走海运通往欧洲的中国商品,多为生活日用品、服装鞋帽、电子器械等商品附加值不高、利润较薄的产品,改道绕行或换成铁路和航空运输,都会不同程度提高成本、进一步压缩利润。
受影响的不只有小商品,占中国出口大头的汽车和光伏产品也受到影响。《纽约时报》引述伦敦航运资料公司数据称,2023年12月经过红海的专用汽车运输船只有42艘,比2022年12月减少了一半以上。
财新网的报导则指出,光伏产品出口运输成本上涨数倍,中国光伏元件的欧洲到岸价将上涨约10%。
从进口角度来看,据天风证券的报告,如果危机持续,中国国内电子产品的供应链也会受到影响,因为中国从欧盟进口的电信设备、真空管、半导体器件及相关产品,也是主要通过海运。
此外,中国从中东采购的原油,也可能因红海危机蔓延而涨价。中国进口的原油约一半来自中东,一部分通过苏伊士运河,一部分通过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前首席经济学家卢埃林(John Llewellyn)预测,红海局势可能会蔓延到霍尔木兹海峡和更广泛的中东地区。
袖手旁观?
因为在该地区的利益攸关,国际社会期待中国能发挥其在中东的影响力,帮助解决红海危机。
1月10日,联合国通过一项有关红海局势的决议,要求胡塞武装停止袭击商船,中国投了弃权票。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解释,因为决议草案在若干关键问题上仍模棱两可,中方担忧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带来消极后果,导致地区紧张局势升级,不得不在表决中投了弃权票。
有观点认为,中国在国际冲突问题上作壁上观,没有谴责,也没有行动。美国之音引述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美国前外交官希恩(David Shinn)称,中国在该地区不仅有商业利益,还在附近有海军舰艇,可以轻松加入一个国际联合部队,但“中国似乎不愿这样做”。
附近的海军舰艇,指的是中国2017年在吉布地建立的海军基地。
但也有观点认为,无论是说服胡塞武装还是伊朗,中国都有局限性。彭博社星期一(1月15日)引述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研究中国和中东的助理教授William Figueroa称,中国在海湾地区的力量投射能力有限,也不愿卷入更大的冲突,而且中国更强烈的谴责可能会激怒伊朗,不会有太大效果。
中国关于红海问题的最新表态,是中共政治局委员、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埃及当地时间星期天(1月14日)说,中方对近期红海局势急剧升温深表关切,呼吁停止袭扰民船的行为。
王毅说,中方也认为,安理会从未授权任何国家对也门使用武力,应避免给红海紧张局势火上浇油,推高地区整体安全风险,并强调红海局势紧张是加沙冲突外溢的突出表现,当务之急是应尽快平息加沙战火,防止冲突进一步扩大甚至失控。
那么下一步,中国会有什么具体动作?是更积极地探索新方式参与问题的解决,还是像媒体人胡锡进此前的评论,但愿“胡塞武装睁大眼睛,不要误击中国船只”?这不仅关乎中国的经济和贸易利益,也与其在中东的外交声誉、国际影响力息息相关。
本文获《联合早报》授权转载,原题为《红海危机对中国影响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