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国会选举与内阁组成
英国刚于6月8日举行国会下议院大选,但原任首相特雷莎·梅无法如愿为保守党攻下半数议席,反而被工党赫尔彬(Jeremy Corbyn)议席大增30席,出现悬空议会的状况。究竟英国国会制度是如何进行?
英国的国会(下议院)大选(general election)每五年举行一次。现行的选举制度以地域划分选区(constituencies),共计650区(包括英格兰533个、威尔斯40个、苏格兰59个、北爱尔兰18个),每个选区包含一个议席。选举期间,每人得以投票一次,得票最高的候选人将当选该区议员(MP)。议员会从650人中选出一位议长(Speaker),负责主持国会运作。为表中立,议长在任期间并不属于任何政党。
在大选中得到过半议席(326席)的政党会成为执政党,可以组成内阁和推举首相(首相必须为当选议员)。首相(Prime Minister)在英国制度上是约定俗成的称呼,其最初的正式名称为“第一财政大臣”(First Lord of the Treasury)。这是因为早期英国君主视国会的最主要的功能为征税。即便首相至今仍会自动兼任此职,但实际上另有财政大臣“Chancellor of the Exchequer”任职。由于首相是执政党推举,故此首相即使在任期内辞任,亦不需要补选,执政党可再推举另一任议员继任首相。
更多大选拆局,浏览:【英国大选】专页特雷莎·梅如意算盘打不响 大选后英国该如何走下去?
至于在大选中得票第二大多的则成为反对党,其党魁会自动成为枢密院成员监察现届政府。反对党将组织“影子内阁”(Shadow Cabinet),其阁员会因应负责的范畴对执政党的施政提出质疑。假若未有政党能获得过半议席,则会出现“悬空议会”(Hung Parliament)的情况。第一大党可以选择与其他政党组成联合执政(只要这些政党的议席加起来超过半数),或是单独组成“少数派政府”,但其执政会相当困难。
20世纪后,由于政治版块愈发细分,出现悬空议会的情况渐多。以往,首相可以随时决定解散国会,提前大选以解决悬空议会的问题。但英国在2011年通过《定期国会法案》(Fixed-term Parliament Act),规定解散国会需要得到国会三份二的支持。本次英国大选,正是执政保守党因解散议会而举行。但结果似乎并非执政党所预测般顺利。
(更多相关文章,请留意6月19日的第65期《香港01》周报:按此订阅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