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英国大选启示 左翼强势回归?
英国大选结果尘埃落定,外界关注的焦点,除了首相特雷莎·梅(Theresa May)会否遭逼宫下台,同样引起关注的,还有带领工党打了一场漂亮选战的科尔宾(Jeremy Corbyn)。虽然“左胶”形象深入民心的科尔宾,过往备受社会精英冷嘲热讽,甚至遭工党内的建制力量排挤,但面对英国国内贫富差距日益加剧,不少基层生活困顿,科尔宾的左翼政策主张,正正回应了社会的求变之心。
精英看扁科尔宾 工党中人也不撑
在选举结束后,英国一名政治学者马菲古德温(Matthew Goodwin)上电视表演“食书”,原因是他在选前于推特(twitter)上表示,如果工党赢得超过38%的选票,他就会吃掉自己撰写,谈论英国脱欧的新书。结果工党在今次选举中的总得票率达到四成,在下议院650席中赢得262席,较之前多了30席。马菲古德温于是在电视观众面前兑现承诺,当个“找数真汉子”。
对于工党今次的选情,不但马菲古德温大跌眼镜,相信连不少工党中人也始料不及。皆因现任工党领袖科尔宾,在党内一向是个异类,受到党内的建制力量排斥,甚至有工党的国会候选人在选前向传媒放话,表示科尔宾是一个当选不了(Unelectable)的人,预言这场选举将会惨败。
打破贝理雅路线 左翼主张有市场
科尔宾过往被党外党内看扁,皆因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左胶”,不但主张反全球化、反核、反战、反君主制,以至提倡将铁路、巴士等国有化,甚至主张大学教育免费、大幅提高富人税等,种种左倾政党被党友抨为太左、太过气,有违首相贝理雅(Anthony Blair)在20年前成功带领工党重夺政权的中间路线。
然而,科尔宾的左翼主张虽然不符合精英阶层的口味,却赢得基层、年轻人的支持。因为近年英国经济表现虽然看似亮丽,但代价却是贫富差距不断加剧,特别是金融海啸后更令“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现象更表露无遗。去年有调查指,英国最富有的1%人口所拥有的财富,是最贫穷的五分之一人口拥有的财富的20多倍,不少基层蓝领的工资增长已停滞多年。而且,英国的年轻族群亦未能分享相应的经济成果,年轻人失业率逾一成,较平均水平高出一倍有多。
凡此种种,虽然英国社会精英对“左胶”科尔宾嗤之以鼻,但对于不少生活艰难的中下阶层,以至渴求改变的年轻人来说,科尔宾的左倾政策主张、对社会公平的坚持,正好回应了他们的求变之心,因此在今次选举中,低下阶层与年轻人,就成为了工党的大票仓。
“左右之争”背后 民众盼改善民生
如此,是否就可以断言左翼将在英国政坛强势回归?答案恐是言之尚早。一方面,虽然工党的总得票率大增至4成,但同时保守党的得票率亦创下42.4%的纪录,为戴卓尔夫人主政以来的新高,只是在单议席单票制的选举制度下,保守党失落了一些关键选区,才令保守党的选情遭遇“滑铁卢”,反映中间偏右的保守党,其实仍获较多民众支持。
而更重要的是,科尔宾至今仍是一个在野党的领袖,他的左翼政策倡议虽然动听、引起不少民众的共鸣,但与其说民众是在“左”与“右”的意识形态之间选择,其实民众的期望很实际,只是要为解决眼前的贫富悬殊、社会不公,寻找一条新出路而已。因此,在今次选举之后,掌控更多国会席位的工党,如何敦促新政府更重视基层与年轻人的需要,又或保守党痛定思痛,认真检讨科尔宾现象背后的成因,才是今后英国政局走向的关键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