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北军事冲突对中国有何影响?
自10月27日以来,缅北地区爆发冲突已经一个月,而且冲突规模正在不断扩散,有从“内乱”发展为“内战”的风险。冲突爆发地果敢地区位于中缅边境,冲突导致的难民潮已开始影响中国。缅北冲突是否会演化为一场大规模内战?其未来走向是否会引发地缘政治冲突?此次动荡对中国以及中缅合作可能造成什么影响?值得各方高度关注。
目前缅北冲突虽然是新爆发的,但果敢同盟军和缅甸政府之间的冲突由来已久。华侨大学缅甸籍华人学者亨凯(伍庆祥)认为,近十多年来果敢同盟军和德昂民族解放军、若开军、克钦独立军结成军事联盟,即“北方联盟”,而果敢、德昂、若开又被进一步称为“三兄弟联盟”,这次冲突主要由这四家联合发起,应该是谋划已久。
分析缅甸国内冲突,首先必须了解一个概念——“民地武”,即“民族地方武装”。民地武和缅甸政府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对立关系,它不隶属于政府,拥有自己的领地。如果敢同盟军以前就是这种状态,类似的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民族武装。在民地武所统辖的地区,相当于不完全的法治领地,长期存在一些灰色产业,如毒品、赌博以及近年引发中国关注的电诈等。需要强调的是,中缅边境的电信诈骗并不是中国人骗缅甸人,也不是缅甸人骗中国人,主要是中国人骗中国人,一些犯罪团伙借用了缅甸的这块比较难管辖的特殊地方来发展灰色产业。
缅北冲突反映了民地武与缅甸政府之间的冲突,其实质是缅甸国内民族矛盾的一个窗口。背后的深层根源,实际上是缅甸现代国家构建与民族身份认同一直存在的矛盾。缅甸于1948年1月4日从英殖民手中恢复独立,但从恢复独立建国至今,缅甸的民族国家建构工作并不成功,可以说至今尚未完成。在独立三个月后,缅甸国内就开始了民族武装冲突,一直延续至今,70多年来没有停止过。所以民族国家建构的形势严峻,任何一届缅甸政府的首要任务都是促进民族和解。
2010年,缅甸举行大选,开启民主转型。2011年,当时的吴登盛政府就启动民族和谈进程,在他5年任期内,通过全国性的和谈最终出台了全国停火协议,但只有8家民地武签署了这份协议。此后,到昂山素季时代继续推进全国停火协议以及联邦和谈大会,在昂山素季的5年任期内,又增加了2家民地武参与签署全国停火协议。虽然有一定进展,但从吴登盛政府开始,到昂山素季时代,民地武就与政府一直产生军事冲突。
2021年,缅甸军方发动政变上台后,民族和解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不仅和谈停滞下来,还爆发了新的冲突。在2021年政变后,在缅甸的内陆地区,即缅族内部产生了类似人民保卫军的一些新兴武装,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武装不是由少数民族,而是由缅族成立的。这意味着,缅族内部也发生了问题,它已经不是民族问题,而变成了民主化的冲突。因此,当前缅甸内部冲突的复杂性在于,在原来固有的民族问题上,叠加了民主化转型的问题。
上述变化,使得缅甸国内社会对于民地武和冲突的看法发生了变化。据伍庆祥介绍,要分两个层面来看。一是从宏观的整体视角看,2021年政变以来,整个缅甸社会对民地武的观感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此前,例如果敢同盟军或克钦独立军等与缅甸国防军发生冲突,这类冲突一般不会获得少数民族之外的主流社会的支持。缅甸社会对民族冲突的心态比较复杂,一方面从民主化、民族平等的角度来说,希望克钦族、果敢族能获得平等的民族权利,但另一方面军事冲突对国家社会安宁、经济发展等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又会反对武装冲突,所以当时缅甸主流社会对于民地武和政府之间的冲突是一种很复杂的心态。
但是2021年政变以后,出于对军方政变的反对,缅甸主流社会或者说反军方势力,开始意识到民地武发起反抗的合法性,转而支持民族武装跟缅甸国防军之间的战争,包括此次“1027果敢行动”。伍庆祥认为,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缅甸主流社会对民族武装攻打国防军并取得一定成绩的行动,表示支持和欢呼,这是缅甸自建国以来都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不过,由于不同民地武的诉求不一样,甚至存在竞争关系,形成广泛深入的共识也很困难。
当前缅北冲突将会走向何方?对缅甸局势会造成什么影响?
由于影响战争走向的因素很多,目前还难以有十足的把握来判断整场战争的最终结果。不过,可以从交战各方的实力对比以及他们行动背后的目的,来做一个粗略分析和预判。伍庆祥认为,首先,对此次冲突涉及的民地武如果敢同盟军来说,果敢地区只有2000多平方公里、30多万人口、3万军队,很难与35万缅甸国防军对抗,其最好的结果就是收复果敢,其他恐怕不可能再进一步了。
需要注意的是,果敢同盟军及缅北民地武联盟的这次行动,已严重威胁到国防军的权威以及缅甸国家的领土完整,所以国防军肯定会加大力度进行反击。比如不久前举行的国家国防与安全委员会上,临时总统吴敏绥向国防总司令强调:果敢的这次行动很有可能导致国家的分崩离析,所以必须认真对待。
缅北冲突是否会扩大化?如果冲突扩大化,其他民地武是否会参与、以什么方式参与、参与到什么程度?都是未知数。此外,还有缅族内部的人民保卫军,会发挥多大的作用、进行多大的响应?都存在变数。因此,短期内缅北局势仍然扑朔迷离,最终结果还很难有定论。对于缅甸军方来说,短期内最严重的结果可能是,果敢地区又被果敢同盟军收复回去,这实际上是回到2009年前的状态。如果果敢同盟军基于这个成果,在实现其“回家”的目的后,与缅甸政府达成“均衡”,那么冲突可能会平息下来。不过,假如果敢同盟军期望得到更多,联合其他民地武将战斗扩大,那么缅甸政府军将会提升打击程度,这可能导致另一种结果。
在2021年军方政变后,由于政治和社会大动荡,缅甸经济和金融整体出现了极大的不稳定或动荡。近几年,缅甸的学者都在讨论缅甸会不会沦为一个失败国家。大多数学者最后得出一个并不完全悲观的结论,即缅甸不会成为一个失败国家,但可能正在走向一个“有限国家”的状态,国家各层面要素都很不稳定且极不乐观。
毫无疑问,缅甸动荡对中缅边境形势和中缅合作都会有明显影响。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认为,如下一些相关领域值得关注。
首先,中国是否会干预或介入缅北冲突?
由于缅北冲突属于缅甸内政,在官方表态上,中国会按照“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不会直接插手缅北冲突。网络上传闻,果敢同盟军在森林里“捡”到大量武器装备,暗示中国方面向果敢同盟军提供了大量武器。但这一说法基本上可以肯定是假消息。尤其是当果敢同盟军与缅甸国防军直接冲突后,中国更不可能提供武器。中国希望打击缅北电诈组织,但目前官方层面,两国政府已达成合作。中国警方对明学昌家族发出通缉后,缅甸政府提供了合作,将明学昌家族核心成员移交给中国。这种情况下,中国不会对民地武提供支持。从中国的利益看,停止战火、边境稳定,最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其次,中国对缅北冲突会作何反应?
在外交方面,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一直关注缅北冲突态势,积极劝和促谈,推动相关各方尽快停火止战,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避免事态升级。有部分国家向中方请求协助,中方已就其在缅北的公民取道中国撤离缅甸避战提供了出入境便利。在军方,《解放军报》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战区陆军部队从11月25日起,在中缅边境中方一侧举行实战化演训,全面检验和提升管边控边能力,确保一声令下,能够有效履行使命任务。据路透社报道,缅甸军政府发言人佐敏吞说,缅方已接获关于此次演习的通知,并称演习旨在维护边境邻近地区的“稳定与和平”,没有违背中国不干涉缅甸内政的原则。佐敏吞在官方社交媒体发文称:“中缅两国军事关系牢固,两军合作友好且不断加强。”
第三,中缅合作可能会受到何种影响?
中缅合作受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中缅正常的贸易和中缅经济走廊。目前,缅北冲突使贸易受到很大影响,曼德勒-腊戌-木姐-姐告-瑞丽这条中缅主要贸易通道,已经无法正常运行。日前,在缅甸木姐105码金三角边贸口岸,有上百辆货车和商品被不明来源的炮火摧毁,造成了不小损失。
(2)“一带一路”项目推进将受到影响。在昂山素季执政的5年内,缅甸积极响应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一些重大项目能相对正常地稳定推进。但军政府上台后,“一带一路”项目推进有所放缓。随着缅北冲突加剧,“一带一路”项目将被迟滞或停止。比如,中缅铁路公路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影响。
(3)中缅油气管道安全面临潜在威胁。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中国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原油管道的设计输送能力为2200万吨/年,天然气管道每年能向国内输送120亿立方米天然气,管道在缅甸境内全长771公里,是中国在缅甸境内的战略资产。油气管道既是中缅合作的重要成果,也可能在冲突时成为缅甸拿捏中国的筹码。迄今为止,中缅油气管道未受到政府军或民地武的现实威胁,但如果战事扩大化,在极端情况下,油气管道面临的潜在威胁不能忽视。
最终分析结论:
缅北冲突目前仍在进行中,果敢同盟军取得了一定进展。如果冲突在果敢同盟军实现其有限目标——“回家”(成功收复果敢)后,能够停火止战,民地武与缅甸政府有可能达成新的“均衡”。如果战事继续蔓延,使缅甸国家陷入到危险的分裂状态,缅甸国防军可能倾全力打击民地武,则战事有可能出现不受控制的危险局面。面对这种不确定性,中国需要发挥影响力,力促交战双方停火止战。
本文原载于安邦智库2023年11月26日的每日经济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