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的美国联储局压力并未缓解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1月1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的水平不变,符合市场普遍预期。这也是联储局连续第二次决定维持利率水平不变。与9月份美国经济呈现出放缓的情况有所不同,本次联储局政策会议是在美国经济保持强劲态势,而通胀水平开始走弱的背景下作出的。虽然联储局在复杂的通胀和经济形势之下,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应对,但选择“躺平”并非意味着压力缓解,更主要还在于复杂的形势之下,联储局对于未来的“两难选择”的判断没有信心。
联储局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会后声明中承认,联储局面临的大问题集中在官员们对经济的预期,以及他们如何才能得出结论,他们正在朝着正确或错误的方向前进。通胀持续放缓可能使官员们得以继续维持利率不变,而物价压力的任何加速都可能导致他们再次加息。
造成联储局“躺平”的其实还是美国经济和通胀所表现的分化态势。一方面,美国经济在联储高利率之下,仍然表现强劲。在就业形势良好的情况下,第三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率计算增长4.9%,高于市场普遍预期,远高于今年第一季度2.2%和第二季度2.1%的增速。另一方面,美国通胀水平尽管有所回落,但仍然维持高位。联储局关注的美国9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年率录得3.7%,创2021年5月以来新低,但仍远高于2%的通胀目标。另外,9月核心PCE物价指数月率录得0.3%,符合预期,但高于前值0.10%。虽然通胀水平有所回落,但相对于其2%的目标而言,降低通胀“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经济形势的强劲,通胀维持高位,其实表明货币政策的限制性不够。这意味着联储局需要进一步遏制通胀,本应继续加息。不过,金融市场所体现出来的情况却是另一番景象,进入10月以来,作为全球资产定价基础的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断升高,已经尝试突破5%的标志性水平;美国股市10月份开始回落,上市公司对于业绩前景都不乐观。加上就业情况所表现出的结构性矛盾,都意味着美国经济前景可能并不太乐观。鉴于美债收益率走高,联储局也表示,“对家庭和企业更为收紧的金融和信用环境可能对经济活动、招聘和通胀造成压力。这些影响的程度是不确定的。”这种矛盾的前景使得联储局更担心背上“过度加息”的批评,因此更愿意采取保守的方式。
当然,美国通胀水平长期居高不下,还有此前货币超发的因素。一方面是在此之前,联储局长期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导致“货币泛滥”,另一方面,还在于疫情期间的货币和财政双宽松政策带来的后果。因此,尽管联储局目前在利率政策上按兵不动,但仍然继续采取货币紧缩(QT),回收美元。在美国政府仍希望保持高赤字以维持经济活力的情况下,联储局货币政策对通胀的效果也被大打折扣。不过,在联储局执行QT的情况下,美国财政部加大国债发行,也导致了市场利率的提升,实际上起到了联储局加息政策的作用。这意味着联储局需要继续回收美元流动性,才能使得利率政策发挥作用。未来联储局仍需要考虑QT政策和利率政策两个工具的配合使用,才能实现通胀目标。就此来看,联储局的政策收缩周期并未结束。即使目前利率已经到了顶部,仍会保持一段时间;而QT的继续表明其仍然在继续推动紧缩。如鲍威尔所言,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时间,“目前完全没有考虑降息”。
对于联储局而言,其揹负着美国政府和资本市场的双重压力,仍然抱有实现经济“软着陆”的愿望。不过,如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曾经指出的,美国更可能出现经济增长和通胀同步回落的趋势,除非联储局放弃2%的通胀目标。因而,在这种情况下,越是接近周期顶部,联储局货币超调的风险就越大,使得其“躺平”而采取观望的谨慎态度,避免再次出现政策风险。其后果则是美国通胀可能在更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水平。
换句话说,在就业和通胀目标分离的情况下,联储局面临“两难”压力下,更加难以作出正确判断,而不得不采取“观望躺平”的方式,这也让联储局政策更加落后于市场的选择。
最终分析结论: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1月1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的水平不变,符合市场普遍预期。在经济和通胀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联储局连续第二次决定维持利率水平不变。尽管联储局采取观望的态度而不能做出判断,其面临“两难”压力和政策风险并没有减轻,其政策紧缩周期也远未结束。
本文原载于2023年11月2日的安邦智库“每日金融”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