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带一路”有何作用?|专家有话说

撰文: 外部来稿(国际)
出版:更新: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10月17日、18日在北京举行。2023年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10周年,《香港01》获授权刊载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参会专家代表、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对“一带一路”各个范畴的见解和分析。一共分成四篇发布,本文为第三篇。

撰文:梁海明

开宗明义,首先就是“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

作为中国顶层设计的“一带一路”倡议,从统筹全局而言,毋庸置疑,“一带一路”建设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需要配合“一带一路”整体的规划发展。然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甚至可以说,“一带一路”的建设,需要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

究其原因,我相信主要有如下几点因素。

其一,粤港澳大湾区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发展模式和经验。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当前欧美经济体经济欲振乏力,且在美国愈来愈倾向自扫门前雪的趋势下,发达经济体亟须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提供一套引导各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经验。

对于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单一,产业结构仍较落后,对外资需求依赖甚高和国内政治纷争不断等问题错综难解,不但冲击了经济的正常运行,更浮现爆发危机的苗头。非洲各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如何消除贫穷,提高工业化程度,以及保证自主可持续发展,需要中国提供一套新的发展经验和文化。

香港特首李家超期望在北京“一带一路”峰会期间能说好香港真实故事(梁鹏威摄)

对此,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各个城市的发展经验,均可为上述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借鉴,且不论港澳地区的发展经验,就算是广东省内的各城市,如深圳短短三、四十年时间由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大都会、世界创新中心的经验和文化,深值希望在创新领域耕耘的“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借鉴。而深圳的创新文化,深圳的高端制造业文化,深圳的互联网、高科技企业快速发展的文化出现的原因及经验,如何深圳如何吸引众多高学历年轻人的经验和模式,也可以迅速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的各个城市。

除了深圳模式之外,“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在引进外资方面,不但可以参考类似南海模式(民间资本),也可借鉴东莞模式(加工贸易),还能模仿佛山模式(制造业名城),总有一个发展模式值得“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借鉴。

其二,粤港澳大湾区可助推“一带一路”的“五通”。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一个特别适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总所周至,“一带一路”建设主要是为了实现“五通”,分别是政策、设施、贸易、资金和民心的互联互通,而作为中国一个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粤港澳大湾区的各城市,过去数十年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各国保持有紧密的联系,广东省的不少城市,也和多个外国城市结成了姐妹城市,这为推动政策和民心的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贸易实力十分强大,交通非常发达,大湾区内又有香港这一国际金融中心,完全有实力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的设施、贸易和资金互联互通服务。

北京一个巴士站的一带一路海报。(Reuters)

此外,如果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浓缩一下来研究,将沿线国家比作是中国的一个省,粤港澳大湾区也特别适合拿来作为案例。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案例的特点是:区域差异大,粤港澳大湾区内既有国内最发达的城市,也有达不到国内平均发展水平的城市,就算珠江三角洲内部,也有达不到国内平均发展水平的城市(肇庆),而且,粤港澳大湾区内又有资本主义(港澳地区)和社会主义(广东省)两种不同制度,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可以作为“一带一路”的一个缩影进行研究,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如何成功推动政策、设施、贸易、资金和民心的互联互通,这对如何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五通”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

其三,粤港澳大湾区有助于中国说好 “一带一路”故事。现在影视作品、文化产品等等的“轻产业”越来越多地作为一国在走出去、对外传播时抓住人心、接通民心的纽带,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对外开放交往密切的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发挥非常大的作用,也是一大突破口。

众所周知,美国的好莱坞经常通过拍摄华尔街题材电影,来彰显美国的强大金融力量,以及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务求让各国观众对美国的经济产生足够信心,相信由美国来主导世界金融体系、世界经济体系是较佳,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环球各国对中国经济情况兴趣日增,港产片一直广受全球影迷欢迎,也涌现了不少国际知名的影视明星,粤港澳大湾区的影视公司完全有实力和知识储备去拍摄财经题材的影视作品,通过财经影视作品来说好中国故事,传播新时期的中国经济实力、能量,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相信这些影视作品不但可增加各国民众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也将大大增加“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各国民众和机构的吸引力,同时也是收视率的一大保证。

10月16日,各国领袖陆续抵达北京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图为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Joko Widodo)及其妻子。(Reuters)

具体来说,拍摄诸如香港交易所、深圳交易所或者北京金融街的故事,诸如中国中央政府如何协助香港面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袭击,或中国如何应对2008年的欧债危机、环球金融危机,又或中国如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开通沪港通、深港通的故事等等相关题材。这些题材一方面彰显中国的经济实力,即使在2016年中国经济遭受国际各种因素冲击,中国仍以占全球约14%的GDP总量创造了占全球约25%的经济增量,对全球经济作出超额贡献;另一方面也表明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动力的转换,未来仍有实力、仍有能力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以及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必将为世界经济提供更多的增长动力。

其四,粤港澳大湾区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提供融资。我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除了港交所、深交所之外,粤港澳大湾区内部未来可考虑成立一个粤港澳交易平台,该交易所可考虑由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和管理,在交易平所的规则、制度和技术等设置上进行创新,当中既采用内地和香港股市现行的标准,又吸纳美国交易所或欧洲大型交易所的规则,通过这种中西结合的方式来创建新交易所,一方面可以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前来上市融资,另一方面,“粤港澳交易所”还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易所进行“互联互通”,在“粤港澳交易所”上市的企业,也能在沿线国家的交易所同时上市。

相信如果这个交易所能够成立,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突破和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贡献,尤其是要吸引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各国未来更多参与“一带一路”、亚投行,在金融领域合作很可能是一个突破口。例如美国,美国总统美国政府多年来投资、融资经验丰富,与金融机构频繁打交道,对金融市场的逻辑和语言同样非常熟悉。若“一带一路”建设可在金融领域发力,会更容易找到美国政府的兴奋点。在这种金融“通感”下,相信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政府领导人,金融机构负责人,能迅速了解“一带一路”的利益所在,与其眼见利益旁落他国,不如自己也参与分一杯羹,即使美国联邦政府暂时不参与“一带一路”,相信美国的各州份、以及大型金融企业也会有兴趣参与。

哥伦比亚贸易、工业和旅游部副部长巴尔加斯2023年9月26日在首都波哥大出席第七届“对话中国”论坛开幕式并发表讲话说,哥政府对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态度积极,“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对哥中企业都是利好。 这是9月26日巴尔加斯在第七届“对话中国”论坛开幕式上讲话。 新华社

综上所述,对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具备了十分牢固的基础和条件,所以,仅仅将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一带一路”的枢纽、重要支点,那是最低的标准,我认为,“一带一路”的建设需要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模式,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典范区域,精品区域。尤其是,如果粤港澳大湾区的民众有心怀天下、同舟共济的胸襟,在寻求国家利益的同时,兼顾沿线国家共同利益,以“是大湾区人,也是地球人”的气度和包容,更多参与全球性的议题,并为此作出应有的、力所能及的贡献,只有如此才能“达则兼济天下”,最终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共赢,也为中国未来成为国际经济、国际金融领域的领导者拿到一张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心悦诚服的“入门票”。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要进一步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新发展机遇,则可考虑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人民币结算中心、教育服务贸易中心、区域国际人才中心。

其一,在打造区域人民币结算中心方面,要落实好“一带一路”,当中一个关键是需要区内协调金融政策,通过使用稳定的货币,以此避免资金币种、时间、使用错配。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总额稳步增长,例如,“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的东盟十国,已经稳居粤港澳大湾区市外贸进出口份额首位。对此,粤港澳大湾区应考虑成立“一带一路”人民币结算中心,试点推动与共建国间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此举一方面可避免包括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使用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结算时,因汇率波动频繁所带来的不必要的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协助建立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使用地位,以此推动人民币进一步作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储备货币,并进一步促进包括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以此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媒体中心摆放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多国语文版本。(Reuters)

其二,在打造区域教育服务贸易中心方面,服务贸易是“一带一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皆因服务贸易既是发达经济体发挥自身优势、扩大出口的重要方式,又是发展中经济体充分利用全球服务、改善自身经济产业结构的重要载体。而中国作为区域所有国家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最大进口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民众的吸引力将与日俱增,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民众前往中国留学、深造,如果粤港澳大湾区可以把握时机,香港各知名大学,以及广东的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传统名校,吸引更多共建国家学生前来留学,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教育服务贸易中心,更加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此举一方面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带来庞大的经济效益。环球高等教育出口贸易已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教育服务贸易的出口不仅可以为接受国、地区每年带来逾300亿美元直接的经济效益,还能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并产生更多的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粤港澳大湾区还可以向各共建国家传播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经验和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所特有的渗透作用,不仅有助于说好粤港澳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乃至中国故事,更有利于中华文化、中国价值观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和欣赏,这将加强和推进各国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的进一步合作。

其三,在打造区域国际人才中心方面,择天下英才为我所用,极有利于城市乃至国家的发展。以美国为例,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无论大小,其人才储备基本均来源于国民的情况下,美国却可以从全球数十亿的人口中招募人才,从而获得巨大的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一带一路”各共建国家涵盖有数十亿人口,粤港澳大湾区应当考虑积极打造国际人才中心,采取更宽松的出入境政策、工作签证政策和访学签证政策,吸引“一带一路”各共建国家的科技企业高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拥有世界各知名大学本科学位或以上的专业人士,均能前往粤港澳大湾区短期甚至长期工作,以及前往香港各知名大学,广东的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访学,让更多人才来创造“粤港澳大湾区梦”,逐步消除困扰粤港澳大湾区已久的创科产业和人才的“鸡和蛋”问题,以此通过吸纳各共建国家的优秀人才,作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力量。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的一带一路标志。(Reuters)

相信粤港澳大湾区如能通过打造区域人民币结算中心、教育服务贸易中心、区域国际人才中心,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中心城市,不仅可以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 “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和国际交往中心,也能为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打造“双循环”战略支点带来新发展机遇。

同时,粤港澳大湾区还要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好两件事。

一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发展站在世界前沿,科技创新可以促进“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发展。

第一,解决吃饭问题。以科技协助农业发展为例,“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很多是农业国,要收成好,农民关心降雨量、土壤含水量。通过技术指导和援助,科技公司使用“最小土地管理单位”数据,包括农田的地点、形状、面积和土壤类型,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农田的天气情况和土壤数据,告诉农民该耕耘哪块地,何时该浇水、施肥,帮助提升农业收成率20%至30%。当前,全球粮食产量大约30亿吨,还有6.9亿人在挨饿,农业增收可以帮助解决挨饿问题。

这种科技创新不仅可以帮“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同时也在帮中国。“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为中国农业“走出去”带来极大的市场。据估计,随着中国农业产业对外投资加快,未来可能产生7500亿元人民币的农业海外投资市场。

第二,解决健康问题。以科技创新协助医疗健康为例,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湾区的医疗机构、健康企业展现了人工智能互联网医疗的优势。在实体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人工智能互联网医疗可以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大幅降低线下交叉感染的可能性,还可以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

一些“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医疗技术水平较低,医疗专业人员资源非常短缺,这些国家可以和粤港澳大湾区在医疗健康领域加强合作。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可以帮助医疗卫生服务深入当地社区,实现分级诊疗,也可以远程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医疗资源,让普通民众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二是为推进“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经济、科技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需要提供三种新事物,即网购、移动支付、共享经济。

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前,美国和欧洲不断地输出他们的发展经验。我把这个简单称为美国的“三片”和欧洲的“三名”。美国第一“片”是薯片,代表快餐文化。第二“片”是电脑芯片,代表科技创新文化。第三“片”是好莱坞影片,代表民主价值观文化。欧洲第一“名”是名牌手袋、服装,代表了欧洲的贵族文化、消费文化。第二“名”是名表,代表精细的制造工艺。第三“名”是名酒,代表他们的传承。

10月16日,各国领袖陆续抵达北京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图为泰国总理他威信(Srettha Thavisin,又译社德他)。(Reuters)

通过“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分享中国的三个新事物:网购、移动支付和共享经济。首先,网购在疫情期间显示了其重要性,支撑网购发展的著名物流企业顺丰的总部就在大湾区。其次,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移动支付,其他国家也在学习这种技术。最后,共享经济在不断发展。大湾区的地非常贵,大家共享办公室会让成本更低。我相信这三样新事物可以逐步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提升“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民众的生活质量。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应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口联盟。

世界上有多大的船舶,粤港澳大湾区的港口就有多大的码头。大湾区内拥有广州南沙港、深圳蛇口港、珠海高栏港、澳门深水港、香港葵涌货柜码头等港口,未来若能组建港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联盟,不但能达到优势互补,更有可能发展出一个从储存、包装、装卸到流通、加工、配备等集于一身的新型国际航运联盟。这不仅将激活、扩大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的贸易和合作,也将激励中国沿海地区的各大港口加紧建设,争取成为新的国际航运中心、新的国际航运中转中心。

普京访华:俄罗斯总统普京2023年10月17日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将出席在中国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Pool via Reuters)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之下,粤港澳大湾区的港口继续朝着联盟化、讯息化、多元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打造成为“海、陆、空、铁”多式联运枢纽门户,通达“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以及,我国将进一步加强高铁货运和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如果大湾区组建港口联盟联盟,可以将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备等集于一身,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而大湾区城市香港,则可以发挥在供应链管理以及相应的专业服务领域的独特优势,包括成立海事法庭、仲裁与调解中心、提供航运金融保险等服务。香港还可以协助大湾区成立国际物流发展银行,该银行不仅能为港口联盟提供融资服务,也能开拓国际物流供应链金融业务。通过扩大与大湾区乃至各地物流公司的电子化系统合作,这个银行可以完善供应链讯息系统,实现对供应链上下游客户的内外部信用评级、综合金融服务、系统性风险管理,从而提升国内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打造现代物流体系。

通过大湾区铁路班列、高铁、公路、港口、机场的联动,区域物流联盟可以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无缝对接,推动构建“一带一路”新通道、新贸易平台。这不仅会增加中国在国际物流业界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也能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提升经贸、发展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粤港澳大湾区可协助推动更多海外华人华侨进一步参与“一带一路”。 粤港澳大湾区有30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占全国海外华侨华人人数一半以上,分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中包括不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未来可通过粤港澳大湾区,推动更多海外华人华侨为投入共建“一带一路”。

8月31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湾仔会展举行。

其一,推动海外华人华侨华商更多使用人民币和购买人民币相关资产,此举在保障海外华人华侨华商的财产方面,可达到较保险、能兑换和较稳定的效果。

所谓“较保险”,指的是在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华人华侨华商在该国的经济上影响大,甚至占有主导地位,但在政治上的地位相对较低,如果这些华人、华侨的资产都是该国货币的话,从安全方面考虑并不是最佳的选择。与此相比,增加海外资产配置(如人民币资产),则是对个人财产的保障是比较保险的做法。

“能兑换”,指的是在香港这个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以及在众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兑换人民币,或将人民币兑换成其它货币,无论是在官方金融机构,还是民间金融机构,手续并不复杂,这为华人华侨华商货币兑换方面带来极大的便利性。

在“较稳定”方面,不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货币汇率波幅较大,部分更严重贬值,往往贬值幅度达双位数,相比之下,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较小,相对稳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华人华侨华商增持人民币或购买人民币产品可保值或稳定升值。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在全球的重要性及关联性持续增强,长期而言,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及国际汇兑货币仍有很大潜力。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华人华侨华商更多使用人民币和购买人民币相关资产,一方面可保障海外华人华侨华商的财富不受贬值、政局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有助于海外华人华侨华商与中国保持更紧密的联系与合作,此外,此举也有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在新德里举行的G20峰会上,美国总统拜登(右)、印度总理莫迪(左)与欧盟执委会主席范德莱恩(中)参加全球基础建设与投资合作会议。其中的“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计划被认为有意同一带一路竞争。(Reuters)

其二、鼓励“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海外华人华侨华商推广更富时代意义的中华新文化、新模式,以及塑造中国新形象。

不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民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仍停留在书法、京剧、茶道、中餐、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上百年来一成不变的印象,就连众多的第二代、第三代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华人华侨,对中华文化的印象也大多如此。

但事实上,任何走在中国街头的人都会发现,中华古老文化已经与中国新时代发展新结合,出现了不少能够体现当前中国强大实力的新文化、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潮流,这些新文化、发展模式和潮流,实质值得“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借鉴和参考。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无论港澳,还是深圳,湾区内的很多城市的发展经验,都可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借鉴。譬如:深圳的高科技发展、创新文化、高端制造业文化,以及如何汇聚起全世界高学历、有雄心的人才和资源的模式,都值得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城市。

普京访华:俄罗斯总统普京2023年10月17日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将出席在中国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图为中国军方仪仗队在场欢迎普京到来。(Pool via Reuters)

除了“深圳模式”之外,“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在引进外资方面还可以参考的范本和发展模式还有:如“南海模式”(民间资本),“东莞模式”(加工贸易),“佛山模式”(制造业名城)等。

此外,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以当代中国都会生活为主的电视剧和流行音乐,也有利于促进中国年轻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年轻人之间的文化对话。粤港澳大湾区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制度并存和发展,大湾区内部如何成功推动政策、设施、贸易、资金和民心的互联互通,对如何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五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在内的中国新文化、新发展模式和新潮流,或许能对原有的中华文化作为一个有益的补充,可让“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国民重新认识中国、认可中国,对中国的形象更趋于正面。

而且,上述的中华的新文化、模式和潮流,对提升中国的文化外交颇有助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民众,无需再透过不具文化气息的产品,像是高铁、工厂、汽车和日用品等去了解中国,而是通过中国的新发展模式,使坚毅不拔、勇于创新、力求发展等的中国新形象深入沿线国家的民心,并让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建立一种“非西方”的共通感觉。

在推广上述中华新文化、模式和潮流的基础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华人华侨,可以充当一种介于中国和沿线国家的 “次转换站”(transformer sub-station)的角色,通过改造中华新文化、模式和潮流,使之更适应“一带一路”的发展新要求。

李家超(中)期望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峰会期间能说好香港真实故事(梁鹏威摄)

其三、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华人华侨创业园区,为海外华人华侨华商提供宽阔的发展空间。

可以考虑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专门为海外华人华侨,尤其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第二代、第三代华人华侨提供专项创业基金和扶持基金,吸引年轻的华人华侨前来中国创业。并推动和鼓励更多天使投资者、风险投资者投资年轻华人华侨的创业项目。

此举不仅有利于年轻华人华侨的发展,以及加强对中国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因为海外年轻的华人华侨可带来多元文化,多元文化与包容则是创意、创新和发明的重要动力,接纳不同的文化和意见,让每个人在市场上、工作上及社群中都能享受使用技术的能力,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开创创新产业的制胜秘诀。

除了服务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年轻华人华侨之外,粤港澳大湾区要发展成为一个创新的天堂,“创新氛围”绝对是必不可少的,建议在大湾区内鼓励创建各类“技术协会”,就像美国硅谷的许多此类协会一样,应该并且必须组织许多创新论坛、各类研讨会,以便让更多华人华侨华商通过参与协会,获得更高级的知识和智慧,以及让各行各业之间传递最新的讯息。

其四、打造专门服务海外华人华侨华商的新型智库和研究机构。

海外华人华侨华商对中国的经济情况尤为关注,这关系到他们参与“一带一路”的信心和决心。粤港澳大湾区应考虑打造以经济为主的针对海外华人华侨华商的智库和研究机构,将之打造成为华人华侨了解、学习中国经济最新发展趋势的权威平台。

当前中国各类教育机构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学生提供的教育,大多缺乏针对性。中国教育机构由于课程的设计,教育资源本身的限制等问题,来华留学的沿线国家学生,包括华人华侨第二代、第三代的普遍就读学科集中在对外汉语、中医、历史等“老三样”学科,较少就读经济、管理、金融、文创产业、创新科技、生物、环保等代表中国发展潮流,国际最新技术发展趋势的学科。

“一带一路”建设,显然并不仅仅需要中国各类教育机构培养懂汉语、历史、文学等的沿线国家人才。目前的情况不但难以有效吸引华人华侨第二代、第三代来中国求学,也难以提升他们服务“一带一路”的各专业能力,难以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所需要的全面人才。

新型智库可和中国教育机构合作,培养共建国家学生尤其是华人华侨第二代、第三代成为兼具中国和国际视野,拥有金融、法律、会计、贸易等专业素养的通才,只有这种既懂中国发展模式,又了解国际商业规则的人才,才有希望成为政治人才和商界领袖。这既可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高质量人才,同时也为共建国家培养了自己的政、商界明日领袖。

“一带一路”是由中国在2013年发起的一项倡议,旨在加强中国贸易路径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更为高效的贸易区域网络。图为2019年4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外方领导人夫妇及嘉宾。(新华社)

与此同时,新型智库应当积极吸收海外华人华侨、来华留学的华人学生,乃至来华就读的沿线国家学生以各类的方式参与智库研究及其他工作,成为新型智库的一员,充分接触、整合海内外各种研究、投资讯息和人脉资源。如果未来众多沿线国家的官员、商业领袖均由中国培养,或曾经是中国新型智库的成员之一,这对提升中国形象、影响力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实属一举多得。

各界已有共识,当今的国际竞争,已并非仅依靠经济、军事和科技这类“硬实力”的竞争,思想、知识、文化和智库等“软实力”的竞争愈加重要,产生思想、知识和深具特色的新型智库,已逐渐成为各国“软实力”竞争的重点。因此,打造作为华人华侨华商了解中国经济最新发展趋势的权威平台,把海外华商“引进来”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相互对接、合作的智力支持平台,作为华人华侨第二代、第三代的知识、发展平台,结合“一带一路”、经济、金融三个领域研究的新型智库正逢其时,值得各界重视和思考。

需要强调的是,有关推动海外华人华侨华商更多使用人民币,鼓励他们推广更富时代意义的中华新文化和模式,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一带一路”共建华人华侨创业园区和打造专门的新型智库等建议,并不是希望产生“甜蜜情景”,透过经贸、文化等领域与共建国家深入交往,从而利用中国经贸、文化的优势,最终让“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国化”,也并非要取代现有的国际秩序,而是希望可以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未来发展,尤其是共建国家华人华侨华商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发展路径和方式,为现有国际秩序、发展路径和模式提供有益的建议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