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为何持续炒作“一带一路”项目是债务陷阱?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10月17、18日于北京举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有10年,印度与美、英等个别西方国家的政客和舆论,近年来多方诬蔑“一带一路”基建项目令沿线国家陷入“债务陷阱”,并针对性扼杀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债务陷阱的理性讨论,突显出印度和与个别西方国家希望通过“债务陷阱论”离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在国际社会掀起警惕、批评、施压中国的浪潮,将中国推进“四面树敌”的困境中。
印度与美、英等西方国家虽然不断指摘“一带一路”基建项目,但在今年9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新德里峰会期间,美国、印度、沙特阿拉伯、欧盟、阿联酋、意大利、法国和德国却签署谅解备忘录,宣布将建设“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计划以铁路为基础促进各国互联互通,从而建构经济走廊。
印度与美、英等西方国家也先后倡议过多项的互联互通基建计划,分别有印度提出的“季风计划”,之后又推出“棉花之路”、“香料之路”,以及“萨迦倡议”、“印太海洋倡议”等。美国则先提出“蓝点互联网”,再之后力推B3W 计划(Build Back Better World,“重建更美好世界”)。欧盟也提出了“全球门户”计划。日本和印度则共同提出“亚非增长走廊”倡议等。
上述倡议均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类似,正如印度政府官员曾公开指出,印度不仅在缅甸、孟加拉国、马尔代夫、尼泊尔等国家拥有很多投资项目,且正在与美、日、澳等推动区域互联互通。该官员还强调,在历史上,稳固的互联互通一直是印度繁荣和福祉的晴雨表。
无论是印度和欧美国家,抑或中国,推出相关倡议的初心都是结合自身的发展经验和技术优势,支持、帮助全球发展中国家建设大批交通基建项目,帮助这些国家实现互联互通,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从而有效分享全球经济的发展红利、避免再次陷入被边缘化的风险。
既然大家目标都是一致的,那么,为何印度和欧美国家批评中国的“一带一路”的基建项目是“债务陷阱”?这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抑或是为批评中国而批评?笔者相信,这些国家的目的可能不仅如此“单纯”。
最先提出“一带一路”基建项目是“债务陷阱”的国家是印度。印度政府不仅拒绝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且率先发起对“债务陷阱”话题的炒作。印度学者布拉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作为炒作“债务陷阱论”最活跃的印度学者,从2015年至2018年期间,先后发表了数十篇相关的论文或评论,极力鼓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债务陷阱外交”。
印度莫迪政府更是将此论调作为印度的对外战略。印度总理莫迪曾在多个公开场合不点名指摘中国对南亚国家实施“债务陷阱外交”,虽用词较为委婉,但却一再暗示中国将南亚国家置于不可承担的债务负担之下。例如,他在上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新德里峰会期间公开宣称:有一些势力试图通过加剧债务危机来牟取不正当利益。这些势力利用其他国家的无助,导致他们陷入债务陷阱。
随著中美关系日趋紧张,印度政府、学者的论调在2018年之后受到美、英等西方政客及媒体的大力追捧,“债务陷阱论”并逐渐作为美、英等西方国家的舆论武器,而上升到全球宣传层面。美国总统拜登在2022年更带领其它西方国家领导人宣布启动“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计划在2027年前筹集6,000亿美元为发展中国家所需的基础设施提供资金,作为所谓“领先的民主经济体”以对抗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还大力扼杀、扭曲西方世界对“一带一路”的理性合作与讨论。例如,前英国财政大臣欧思邦(George Osborne)曾前往中国寻求核电站合作,但有西方媒体则大力批评欧思邦,认为“对于欧思邦而言,外交政策就是生意”(For Osborne,foreign policy is strictly business),西方舆论更指摘称,“对欧思邦来说经济胜过一切,胜过过去的盟友,胜过普世主义的理念,也胜过道德外交政策”(economics trumps everything else,be that old alliances or any notion of a universalist,ethical foreign policy)。在西方媒体的持续攻击下,欧思邦自此不再提与中国进行“一带一路”相关的合作。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布劳蒂加姆(Deborah Brautigam)、哈佛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的任美格(Meg Rithmire)经过研究黑山(Montenegro)、肯尼亚、赞比亚等国家的例子之后曾公开发布报告,表示虽然西方大肆宣扬这些恐惧,却没有证据支持“一带一路”是“债务陷阱论”说法。然而,西方媒体在报道时完全扭曲了这份报告的内容,甚至令愤怒的布劳蒂加姆在互联网上公开发文反驳,标题就是《BBC歪曲我对“债务陷阱外交”的看法》(BBC Misrepresents my Views on "Debt Trap Diplomacy"),她在文章中更指出,他们完全抛弃了我提供所有关于为什么传统观点(“一带一路”是“债务陷阱论”)不正确的证据(They completely discarded all the evidence I presented after that about why that conventional wisdom was not correct)。
由上可见,印度及美、英等西方国家显然是有默契地、联动性地对“债务陷阱论”的炒作。究其原因,一是印度及美、英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崛起,有共同的焦虑心态,美国担心中国挑战其全球霸主地位,印度担心中国挑战其南亚的权力,归根到底源自其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二是如当年卖力炒作“中国威胁论”如出一辙,既是蓄意借此抹黑中国,又妄图令“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对中国产生恐惧,以此打压、缩减中国的国际“朋友圈”。三是印度和美、英等西方国家面对国内种种棘手问题,当政者们无意也无力解决,通过渲染“债务陷阱论”,无疑是向外转移矛盾,希望中国可以做他们的“替罪羊”。
然而,印度及美、英等西方国家这次的算盘很难打响。这些国家多年来反复散布、炒作“债务陷阱论”谣言,除了在个别西方国家收获些许随声附和外,并未在国际社会赢得广泛认同,尤其是当事方更对美国的指手画脚颇有怨言。这些国家的炒作,更是间接向全球推广了“一带一路”。
数据会说话,在2018年西方舆论集体攻击“一带一路”时,有1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而截至2023年6月,中国已经同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数据无疑已经突显出“一带一路”在国际社会愈来愈受欢迎。
事实上,世界银行此前曾发布《“一带一路”经济学》报告,推算“一带一路”建设将使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收入增长1.2%至3.4%,全球实际收入增长0.7%至2.9%,从而促进实现共同繁荣,共建“一带一路”使参与方贸易增加4.1%,外资增加4.97%,使低收入国家GDP增加3.4%。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占全球GDP的1.3%。从2015-2030年,760万人将因此摆脱绝对贫困,3200万人将摆脱中度贫困。这些数据均显示出,来自中国的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正向经济效应,是发展馅饼而非债务陷阱。(相关内容详见拙文《“一带一路”项目是债务陷阱还是发展馅饼?》)
相信如果印度与美、英等个别西方国家不能正视中国的崛起,无法接受中国的崛起,难以习惯中国的崛起,“债务陷阱论”有可能长期伴随“一带一路”整个建设过程。然而,炒作“债务陷阱论”医治不了印度和美、英等个别国家国内的“毛病”,到头来还会让自身问题更加积重难返。面对国内种种棘手问题,这些国家最应做的是“反求诸己”,把自己的国内的事情做好比什么都重要。
笔者过去曾公开发表多篇文章、论文和多本书籍,公开提出,共建“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共建国家的合唱。对于中国而言,对国际上任何有利于加强互联互通、实现共同发展的合作倡议和基建项目均持开放态度,中国也希望国际上所有的合作和项目,都能结出更多互利共赢的硕果!以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与西方传统的丛林法有本质不同。中国不玩“零和游戏”,不搞“保护主义”,而是以互利、务实合作达到共赢发展。而且,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不是主要考虑地缘政治、技术泄露和项目规模的大小等因素,而是主要考虑这些合作项目是否可以融入、改善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是否能够为民众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是否能为民众创造更多的收入,以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有关内容详见《“一带一路”债务陷阱论是虚构而非事实》 )。
对中国政府而言,面对外界的诬蔑,正如但丁在其名著《神曲》所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Go your own way,let others talk)。过去十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极大地支持了相关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了所在国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不仅惠通了其民生要道,也促进了其旅游业的发展,更提升了所在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层级地位。只要中国持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相信“一带一路”未来将愈来愈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
本文作者梁海明为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