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冲突|先“围城”后进攻? 进军加沙只会是“一时爽快”
经过两日多的战斗之后,以色列地面进攻加沙地带(Gaza Strip)似乎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而非一个会否的问题。根据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所阐述的战争目标,清扫完以色列境内哈马斯武装之后,就是要在加沙地带让敌人付出沉重代价。
10月9日,在宣布清除加沙周边以色列城市的哈马斯武装之后,以方声言将会启动对加沙的“全面围困”,断水断电断粮断燃料。这可能是逐步升级,也可能是为地面进攻而作的前期部署。
一位以军前发言人此前已表明以方已聚集十万大兵在南部准备下一轮行动--虽然这位发言人2021年曾误导媒体以为以军将会地面进攻加沙,但这次哈马斯一日杀死数百以色列平民的突袭、网上流传的种种血腥画面,已让“报复”变成了无可争辩的政治动能,往日的惯性空袭已不足以平服民众的愤怒。
地面进攻当然有可能满足到民众的报复心理,但其中却是险境处处。
没有想像中容易
首先,地面进攻很可能会带来更重大的伤亡。对上一次2014年以色列地面进攻加沙,以军死亡67人、受伤469人,造成两千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过万人受伤,其中平民死亡率由36%的以方估算到70%的加沙卫生部估算不等。
跟前次情况不同,这一次哈马斯明显有备而战,对于以色列将会进行地面反击不可能没有周全准备。面积只及香港三分之一、人口达230万的加沙本来已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当地军民难分,哈马斯在加沙地道满布,亦很可能累积了大量军火抵抗,可见这一次地面进攻只会比以往更为艰难。
以军在此就要面对一个抉择:一是完全不顾加沙平民死伤地大举进犯,经无差别的轰炸后才以地面部队推进;二是小心翼翼地针对性打击哈马斯及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PIJ)等目标,却要冒上以军高量伤亡、推进缓慢的风险。
无论其选择为何,在以军大举进军加沙之际,其伤及平民的新闻报道将会盖过此刻以色列平民被哈马斯残杀的画面,此刻大体站在以色列一方的西方舆论将会逐渐转向同情加沙民众,使以色列更难得到以美国为首国家的进一步支援。
另一方面,由于哈马斯的突袭抢来了超过150位人质,当中还包括其他国籍的人士,无论以军是无差别的报复,还是针对性打击,都需要面对迎救人质方面的困难。目前,以方还未能确定人质的具体人数和身份。有报道亦指,加沙内的人质也不是全由哈马斯控制,可能连哈马斯自己也未能掌握相关具体资讯。
早有准备的哈马斯,以往曾用一位以色列被俘军人换回过千在囚巴勒斯坦人,这次已表明有足够人质换回所有囚犯(按:估计人数超过五千)。面对以色列的地面进攻,哈马斯将会分散安置人质,使以色列营救人质行动更为艰巨,甚至造成以军误杀他国人质的外交灾难。
如果以军的地面进攻未能压服哈马斯的进犯能力,以色列更有可能陷入城市持久巷战的泥沼之中。城市战争何等困难,我们在过去一年多俄乌双方在巴赫穆特(Bakhmut)的争持中已看得一清二楚。人去楼空去巴赫穆特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人口密集、居民无处可避的加沙?
当地面行军进行到某一个阶段,以色列还要面对一个难题:到底要到何时才中止行动?
就算我们假设以色列有能力清扫此刻在加沙的哈马斯力量,加沙巴勒斯坦人民怨愤仍在,以色列打压仍在,巴勒斯坦建国依然遥遥无期,哈马斯留下来的权力真空最终只会由另一个激进组织去填补。因此就算以色列的地面进攻是“战胜了”,“之后呢”还是一个未知数。
以色列军力虽强,但要透过武力去管治230万大部份跟以色列有血海深仇的民众,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进驻加沙,以军很可能会遭到无日无之的人民战争袭击;退出加沙,又将留下空档,让另一个可能比哈马斯更激进的组织掌权。谁敢作出这个抉择?
更值得以色列担心的是,进军加沙将削弱以军应付其他前线和国内及西岸变局的能力。《华尔街日报》已引述多方消息称,这次行动背后的逻辑是要以色列在多个方向都受到不同伊斯兰武装组织的威胁。如果以色列在加沙陷入持久战,难保黎巴嫩的真主党等组织不会进一步挑起争端。此刻美国已派出福特号航母战斗群到东地中海,但要美军亲自出手协助,恐怕不是易事,毕竟过去数十年的美国军援政策就是要让以色列在区内有绝对军事优势,能够独自防卫。
虽然此刻以色列大难当前将会组成大联盟政府团结以对,但当战争发展未能如愿,国内派系的再次分裂和互相指责恐怕将会在惊惶情绪平息后重临,进一步削弱以色列的自卫能力。
延续恶性循环
而更重要的是,地面进攻加沙只会进一步加深巴勒斯坦人以至邻近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国家民众对于以色列的仇恨,对于以色列与区内国家和人民长远和平共存的目标有害无益,只是在恶性循环之中打转而已。
在愤怒之中进攻加沙的一时爽快,最终的必然结局就只有悔和恨。
在情绪压过理性的氛围之下,头痛清醒的人应该从根本上反省内塔尼亚胡几乎连续执政十多年来的以巴政策。一直以来,他的预设就是巴勒斯坦问题是不必解决的、可以控制的,也是以色列人能够接受的。
“不解决”,意味着以色列可继续蚀食西岸非法占有的土地;“可以控制”,是因为无论是巴勒斯坦自治政府,还是管治加沙的哈马斯,本质上也脱离不了对以色列的依赖,前者税收依靠以色列,后者能源、基本物资进出也是依靠以色列,而且自治政府同哈马斯长期对立,根本不能统一,不能从根本上威胁到以色列的国体;“能够接受”,就在于巴勒斯坦人对以色列的攻击,往往是发泄和抗议为主,最多杀死几个犹太人,事态一变以色列即以压倒性的军力回击,杀个一两千人示警,这种代价,内塔尼亚胡认为是能够接受的。
而随着区内国家对巴勒斯坦人的遭遇逐渐冷淡下来,以色列只需要跟这些国家发展好关系,巴勒斯坦问题不得解决,也不会对以色列的安全构成真正威胁。
但这一次以哈马斯为主的海陆空进击却明确无误地打破了内塔尼亚胡的预设。
在一个理想世界中,这一次袭击之后,以色列的领袖应该有勇气地站出来,一方面指出哈马斯残害无辜平民绝对是反人道罪行,必须追究,另一方面也要承认以色列在此也有结构性的责任和错误,重新伸出诚恳愿和巴勒斯坦人和平解决纷争的橄榄枝。开到加沙围墙外的不应是坦克,而该是外交官的座驾。
很可惜,我们活在现实世界,而非理想世界之中。以巴冲突的恶性循环,恐怕只会随着以军再次进入加沙的那一刻开始继续流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