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威胁论”的新瓶装旧酒 G7同盟国都看不下去

撰文: 陆一
出版:更新: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Janet L. Yellen)日前在参加七国集团(G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时呼吁,采取“协调行动”,反对中国的所谓“经济胁迫”。基于此,西方媒体此前频频炒作,G7将考虑对对华投资实施有针对性的限制,以打击中国对其他国家使用“经济胁迫”的行为。但G7财长会议后发布的联合公报中并没有具体提及中国。

针对对中方的“经济胁迫”的“指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5月12日也回应指出,说到经济胁迫,第一个应当受到声讨的,恐怕非美国莫属。美国一再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对别国企业采取歧视性和不公平做法,其行为严重违反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

汪文斌表示,据媒体报道,从2000年到2021年,美国对外制裁增加了933%。仅特朗普政府四年间就实施了3900多项制裁,相当于平均每天挥舞3次“制裁大棒”。截至2021财年,美国已生效的制裁措施累计达9400多项。美国已对世界上近40个国家实施过单边经济制裁,全球近一半人口受到影响。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引述媒体数据指,从2000年到2021年,美国对外制裁增加了933%。(外交部)

汪文斌指出,实际上,七国集团其他成员在美国的经济胁迫和霸凌面前也难以幸免。日本东芝、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等企业,都曾是美国打压的对象。如果G7峰会要把“应对经济胁迫”列入议程,我建议可以先讨论一下美国的所作所为。日方在主办G7峰会时,是否可以代表其他同样遭受美国霸凌的成员国向美方表达一些关切?或者至少说几句真话?中国自身就是美国经济胁迫的受害者,我们一贯坚决反对其他国家搞经济胁迫。我们敦促七国集团顺应开放包容的时代大势,停止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不要做经济胁迫的同谋和帮凶。

正如汪文斌回应的,可谓是拳拳到肉、刀刀见血。谁是搞经济胁迫的老手,谁才是受害者,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明。

说到国际关系中的“胁迫”,这个概念本身就是美国发明的,也是美国一直在实践的。197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亚历山大·乔治首次提出“胁迫外交”概念,用来概括美国对老挝、古巴、越南的政策。这一概念的核心,就是美国借助武力威胁、政治孤立、经济制裁、技术封锁等,逼迫他国按照美方要求做出改变,以最大程度维护美国的霸权。

“冷战时期,美国就通过签署总统行政令及国会立法,以经济封锁、出口管制、贸易禁运等形式,对他国实施经济制裁,进行经济打压。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更多采取加征关税、金融制裁、冻结海外资产等手段。近年来,除了传统的制裁方式之外,美国政府还对伊朗、俄罗斯等国抛出金融‘核武器’,将这些国家的主要银行从SWIFT国际结算系统中剔除。”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韦宗友分析称。

对古巴实施长达60年的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对朝鲜不断加大制裁力度,10年内两次将伊朗踢出SWIFT国际结算系统,禁止其他国家个人或实体进口委内瑞拉原油,联手其他西方国家加码对俄制裁,以金融打击为主,辅以高科技贸易管制、能源贸易限制、针对个人的经济制裁和旅行限制,甚至连俄罗斯的猫、狗、树都不放过……

美国财政部发布的《2021年制裁评估报告》显示,自“9·11”事件以来,美国对他国实施的经济和金融制裁呈爆炸性增长。截至2021财年,美国已生效的制裁措施累计达到9400多项,比20年前增长了近10倍。

长期以来,美国滥用自身金融霸权地位和技术优势,频频采取单边霸凌行径,对多国制裁施压,并随意挑起贸易战,借国家安全之名肆意打压别国高科技企业。“经济胁迫”,根本是美国的专利。

此前美国媒体不断放风,称美国将在今年七国峰会前后宣布史无前例的对华投资限制规则,涉及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高科技领域。如果消息属实,这本就是美国对华搞经济胁迫遏制中国发展的又一例证。

G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后未见“协调行动”反对中国的所谓“经济胁迫”,美联社称,与会官员显然不愿公开谴责中国,因为大多数国家与这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有着巨大的利害关系。

2023年5月13日,一连3天在日本新潟举行的G7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结束,与会者一同拍摄大合照。(Reuters)

当然,“大多数国家与这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有着巨大的利害关系”确实不假,然而根本原因还在于美国自身。“华盛顿已经对制裁上瘾,就像一个5岁孩子对糖果上瘾一样”,对美国政府借助制裁手段肆意打压他国的“惯性”行为,就连美媒也作出这样的评价。

对美国而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搞经济胁迫,美国连盟友也不放过。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多次对日本发起经济制裁,不择手段打压半导体等日本优势产业,甚至推动对日本经济做结构性大手术,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经济胁迫。日本东芝、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等美国盟友的企业,凡是挑战了美国的利益,无一例外遭到美国的打压。

2018年3月,美国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对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加征最高25%和10%的关税,其中就包括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美国盟友和主要贸易伙伴。

就说美国当前推出的《通胀削减法案》。美国通过提供不公正补贴和税收抵免的方式,扶持本土生产的清洁能源产品,就是要迫使外国企业在遭遇市场歧视和赴美投资之间二选一。法国总统马克龙批评说,这个法案对欧洲企业“极具攻击性”,是以损害欧洲利益的方式解决美国的问题。美国利用《通胀削减法案》迫使欧洲企业将生产线转移至美国,这不是经济胁迫是什么?

美国债务问题成为在日本新潟举行的G7财长会议焦点。美国财长耶伦再次指出必须提高债务上限。(Reuters)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美国的经济胁迫根本是家常便饭。七国集团,谁没有接收到来自美国的经济胁迫?这个“小圈子”自身都是美国经济胁迫的受害者。一幕一幕历历在目。

反观中方始终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从来不搞、坚决反对“经济胁迫”那一套。美方想把这个标签贴到中国身上,纯属倒打一耙。美国这么做的目的并不难猜,美方是想在中美经贸和金融领域的合作与谈判中凭空获得一块“筹码”,用一个莫须有罪名逼迫中国作出让步。这同“中国威胁论”是一样的套路,不过是新瓶装旧酒。然而,不同的是,“中国威胁论”还曾有“市场”,而“经济胁迫”这一套,连七国集团的“兄弟们”都看不下去了。

为了维护自身经济霸主地位,美国一直致力于制定一套以美国为中心的规则,确保世界各国的资源能够源源不断地输入美国,使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不受阻碍地“吸血”。 美国用尽各种经济胁迫手段,真能如愿守住全球霸主地位吗?答案恐怕恰恰相反。其实,滥用制裁是美国霸权走向穷途末路的表现。美国对他国滥施霸凌的一个衍生结果,是日渐动摇美元的霸权地位,使世界各国加速减少对美国的经济、金融依赖。

种种事实足以表明,美国实施经济胁迫是一种损人害己的典型做法,最终非但达不到其预期目的,还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